字里乾坤
“本書”如何如何:一個常見的初級錯誤
報刊上常能讀到一些書評,書評中常能見到“本書”如何如何,當然多半是某一本書如何值得一看的推介用語。這里的“本書”,顯然是“該書”“此書”之誤。
什么時候可以使用“本書”這個說法?應該說條件是相當苛刻的,那就是:作者在自己特定的一本書的行文中提到“這書自身”的時候。作者一般是在這本書的某個章節的論述或凡例中涉及全書時,使用“本書”這種字眼。
作者在自序和自寫的后記中如何指稱這本書呢?一般地說,用“該書”“此書”“這本書”較為適宜。道理很簡單,面對書的正文而言,自己寫的序言和后記之類,都是站在書外來議論這本書的,所以嚴格說來不屬于這本書的內容,盡管是自己的孩子,也還是議論“這個孩子”,而不是“本人”。少數作者在自序中用了“本書”,也算不得什么大的毛病,勉強說得過去,因為畢竟書是他自己寫的。序言也可以說是書的一個部分。
為了找到一個例子,我隨便從案頭拽過來一本周國平先生的《歲月與性情》,翻到序言部分,見到了這樣的話:“在這本書中,我試圖站在一種既關切又超脫的立場上來看自己……”周國平是對的,他用的是“這本書”。
作為作者之外的評家或者其他人,就更不能隨意使用“本書”這個說法了。第一,你不是作者;第二,你沒有機會也沒有資格跑到這本書里議論這本書。因此,在報刊上的書評中,你不能使用“本書”的字樣。那么,你的序言印到了這本書的前面,能不能用“本書”的說法呢?也不能,你和“本書”不允許混為一談,不管你的序言擺在書的哪個顯要位置,你仍是站在這本書外面做點議論。
類似的錯誤也常常出現在報刊上的一些署名文章中。一些作者在報刊上發表文章,明明是個人的身份,卻偏要謬托知己,打出“本報”或者“本刊”的旗號來。而這樣明顯的錯誤,有關的報紙和刊物居然沒有發現,總是堂而皇之地被刊登出來。說這種做法侵權,未免把事情說得太嚴重了,畢竟這種作者也沒有什么侵權故意,但除了報刊的主辦者以報刊的身份發布言論或者消息時可以使用“本報”“本刊”的說法外,局外人是不宜打這種旗號隨意擠進去瞎摻和的。即便是報刊內部的編輯、記者,如果不是經過授權,也沒有資格和權力以“本刊”“本報”的口吻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