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深的峽谷
- 吳先鴻
- 2282字
- 2021-11-03 17:59:54
夢想告白(代序)
——選自仙居廣播電臺夢想秀節目
那種童話一般的夢想是不存在的。我的夢想,它一直在與現實不斷地碰撞、磨合,存活到今天,可以說,我的夢想已經不再脆弱了,也不再遙遠,現在,我眼前有一條清晰可辨的通向夢想的道路,盡管這條路還有一些七拐八彎,但我知道,只要我活著,抵達,只是時間問題。
我也曾經迷惘,在歧路上徘徊,因為自己的弱點蹉跎了若干歲月,不知道為詩歌失去這么多是否值得。但是我最終,聽從了內心的指引,在寫詩這條偏僻的道路上,找到了自己的一方天地。
寫詩無用。在無用和有用之間,我糾結了很久。眼前的無用,是顯而易見的現實;從無用到大用,是極縹緲的夢想。在周圍的浮躁之中,我堅守著無用,我深信終有一日,詩歌,會成為這個世界的燭火。
詩歌為什么會有大用?因為詩歌里面,有真實,有良知,有思想,有對“人”的深度關懷。兄弟姐妹們,這些東西,我們需要嗎?這個世界需要嗎?在我看來,如果缺少了這些東西,人類會陷入無窮無盡的苦難。
文化,是影響一個民族最深刻的東西。幾千年以來,影響中國人最深的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不是什么完美的、理想的文化。時至今日,我們要構建更好更豐富的文化,讓它成為一個民族的精神家園。寫詩,就是要為構建更好更豐富的文化添磚加瓦,因為詩歌是文化的一部分。
中國傳統詩歌,即便是杜甫,也缺乏對“人”深度的多層次的關懷,缺乏思想的豐富和深刻。這個局限性是無可否認的。而眼前這個紛繁復雜、風云變幻的大時代,讓人感慨不已又一言難盡。詩人們該做些什么?不言自明。
我的夢想是,讓自己的詩歌,成為仙居歷史文化的一部分,讓詩歌中的人文精神,深入仙居人的心靈。
追溯起來,小時候有兩件事跟后來寫詩有所關聯。一是對文字有一種親切感,二是,說不清從什么時候開始,我總覺得人一輩子應該留下點什么東西,應該有“意義”,不甘心個人價值的“虛無”,就像古話說的“君子疾沒世而不稱焉”。對“人生意義”的追求,可能就是后來寫詩的原動力。
作為一個渴望精神自由的人,中學時期對應試教育特別反感,又無力反抗,這漸漸導致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我的精神世界受到了很大的創傷;成長的歲月我是個感情豐富的人,對情愛的渴望和現實的無望使我寫出了早期的灰色調的詩歌;大學畢業之后對外部世界迫不及待的向往和好奇,曾促使我奮不顧身地投入社會歷練;在九十年代初,社會環境和教育環境的復雜性加上自身的性格局限及心理問題等原因,使我的職業生涯特別坎坷;所有這一切,都成了我痛苦的根源和詩歌的素材。
一個底層的讀書人,一個渾身充滿缺點的、不合群的、長期青澀不成熟的老實人,卻多愁善感、有些想法而又不滿于現狀,二十多年以來走著一條特別曲折的成長道路,進行著卑微而又頑強的求索,把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思考濃縮在這些詩行里。如果說詩歌是用生命寫成的,這句話絲毫沒有夸張。
在寫詩與生存之間,似乎有著我個人不能超越的矛盾,道路的選擇,曾是我人生的大課題。我似乎注定要糾纏在兩者既矛盾又不可分離的關系中,一方面,讀書和創作需要閑暇,思考需要靜心;另一方面,每個人都要謀生,我不得不把自己分成兩半。實際上,寫詩需要來自生活的感性體驗,所以生存既讓我痛苦,又成就了我。
我曾以不同的書名二次出版此書,現在看起來,是有些匆促草率了,可以說是虛榮心作祟。2017 年出版的《更深的峽谷》,有些也沒有經過足夠的沉淀,需要三番五次的修改。但我覺得修改是值得的,因為我信奉“文章千古事”,盡管詩歌無用,或者有人說我迂腐!
本書首先是一部半自傳式的作品,用詩歌濃縮了我二十多年的生命紀錄;此外,這本書的重要精神實質,是對“人”的深度關懷。無論是寫弱勢群體,寫社會的各個側面,還是對歷史的想象、對哲學和信仰的思考,都是如此。作品沒有按時間排序,只是大致按內容分列。語言比較通俗、流暢,讀起來有韻味,有深度、有力度,雖然沒有高級的文學技巧,但在思想上是豐厚的。
無論一個詩人自身多么豐富和敏感,如果他一直停留在表達自我,那么他的局限性就注定了。詩人要從自我當中發現普遍人性,從生活和時事中體悟同時代人共同的生存狀態,從歷史中看到現在。從“點”悟到“面”,這是詩人必備的能力,需要下一輩子的功夫。
這個時代像一臺大戲,讓觀眾應接不暇,甚至讓我們來不及思考,學會觀察這個時代,是我首先要做的功課。如果看不懂這個時代,對這個時代一知半解,那么作為一個詩人,是不夠格的。
即便看到人性之惡,也不能失去大愛的胸懷,失去對人的憐憫心。否則,就會失去對苦難的敏感,也會失去詩歌的根本。
歲月匆匆,很多時間在彷徨中流逝。作為一個讀書人,很多經典著作至今未曾涉獵。手機上的碎片化閱讀,說起來還是害人的。
要拿出勇氣只走一條路。要時時刻刻把心中所有的猶疑、恐懼、浮躁、厭煩掃除干凈,要拜王陽明為師。
在這個年代, 需要保留一份底層文人的傲氣。否則,很容易放棄自己的初心,讓自己迷失在蒼茫的道路上。
不妨理直氣壯地向公眾推薦自己。我其實本來不算是臉皮厚的人,我曾經反復自問,我有文人的自戀嗎?不管怎樣,我現在覺得,既然相信自己的作品是好的,有價值的, 為什么不去推廣呢?
許多人,包括親戚朋友、同學、同事,一直以來都在默默地關注我,我在很多時候感覺到了他們的善意。但因為不善言辭,我經常沒有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感謝。也有很多時候,我忽視了身邊人的真誠,在人際關系方面,我是個愚笨的、反應遲鈍的人,因此我沒有注意到很多生活細節,最后讓很多人的好意付之東流。所以,真應該多花一些時間和心思,加深與朋友們的情感聯絡。
事實上,雖然我性格如此孤僻,許多人到了關鍵時刻還是幫了我一把。在此,我向所有在我生命中出現的人,表示誠摯的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