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代詩人小傳(品中國古代文人)
- 馬寧川
- 598字
- 2021-11-02 16:31:04
四 長大原來就是學會了妥協
有人說,兒子的成長就是建立在父親的死去之上的。這個時候的孟浩然,決定不再和世間規則作對,老老實實,握手言和,但命運卻不再對他眷顧了。
事實上,從孟浩然第一次縣試成功,馬上就要平步青云,卻橫遭厄運開始,命運就已經寫好了預示。
為父親守孝三年之后,孟浩然游洞庭湖,以一首《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表達了自己的出仕之心。詩中的張丞相便是張九齡。他聞弦歌知雅意,馬上把孟浩然舉薦給了當時的唐玄宗李隆基。但遺憾的是,孟浩然的八字仿佛與朝廷無緣,最后的結果是,舉薦未遂。
但不管怎樣,這首詩卻流傳了下來。很少有人能把一首干謁詩也寫得如此大氣磅礴,不落俗套。先是贊景,然后曲曲折折地表達了自己的心愿。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我是想入仕,卻沒有門路。徒然在家,辜負了這大好的太平盛世??粗哆呩烎~的人,我真是有諸多的羨慕啊。
只可惜,這首詩雖讓無數名家爭相夸贊點評,卻沒能入得了當權者的法眼。只能說……唐玄宗太沒眼光了……
從那之后,孟浩然就開始了自己忙忙碌碌的求仕之路。在他的詩文中,也大多是苦旅中的感慨。而那首《宿建德江》,也正是從長安尋求無果后,趕往吳越途中所作。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一年又一年的漂泊人生,徒添了一層又一層的鄉愁。孟浩然從三十歲奔波到四十歲,依舊一事無成。
客行愁落日,鄉思重相催。
況在他山外,天寒夕鳥來。
雪深迷郢路,云暗失陽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