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代詩人小傳(品中國古代文人)
- 馬寧川
- 751字
- 2021-11-02 16:31:00
十 光芒隕落,明珠沉海
據傳,這篇文章后來還傳到了當時的唐高宗手上。當他通篇看完,不禁連聲喝彩:這樣的好文,這樣的才子!今在何處?旁邊的宦官默然片刻,才細聲細語地回答:這就是王勃所作。而他,已經不在了……
在那個寂靜的午后,空蕩的殿堂比任何時候都清冷。高座之上的唐高宗嗒然若失,他當然知道王勃。十年前,當那個意氣風發、流光溢彩的少年郎站在這金殿之上,并呈上他的《乾元殿頌》,他也曾這般欣喜若狂:真乃我大唐的人才!他何嘗不知,休說此生一世,即便是百年千年,能遇到這樣的天才也是曠古之緣。但他還是毫不留情地把他拋棄了,也是因為他的文采,只因文中的一些字眼曾刺痛過他的神經。
他或許有點懷念自己的父皇,那個手段風雷卻胸懷大海的君王。即使臣子屢屢觸犯龍鱗,但他還是選擇原諒。只有那樣的君主,才會有四海八荒的臣服。
而自己,已經明珠在手,卻因為它過于耀眼,而拋擲于溝渠之中。
如今,明珠已沉,再見無期。
不知道那時,王勃是否會知道,自己的這篇如煙花般璀璨的長文,讓每一個看到的人都為之癡迷,甚至連君王都為之動心。
但王勃可能已經并不在意了。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一直時運相濟。歷史長河中,才華橫溢卻命途多舛,從來都不只有他一人。君王之賞又怎樣,榮華加身又怎樣?彈指間已是百年身。人生苦短,時光易逝,何不把這有限的時間伴在親人身旁,就如他在文中所述“舍簪笏于百齡,奉晨昏于萬里”。
只可惜,了悟之時,也是人生完結之時。當王勃終于能夠心平氣和地面對自己的人生之時,也是他這一位謫仙渡劫成功的時候。公元676年,王勃在探望父親回鄉路上,不幸墜海遇溺,雖被救上岸,卻不治而亡。
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事實上,沒有多少人想知道閣中的帝子今何在,卻不能不感嘆,那位留下千古名篇的詩人,為何這般迅疾地離開了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