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代詩人小傳(品中國古代文人)
- 馬寧川
- 846字
- 2021-11-02 16:30:58
八 一直被辜負的洛陽才子
憤恨歸憤恨,武則天也不得不承認,這個屢次被她忽視,并因沖撞自己而被她默許授意關入大牢的駱賓王,實在是不該錯過的人才。
《新唐書》如是記載,徐敬業亂,署賓王為府屬,為敬業傳檄天下,斥武后罪。后讀,但嬉笑,至“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矍然曰:“誰為之?”或以賓王對,后曰:“宰相安得失此人!”
很多人由此扼腕嘆息,為駱賓王陰差陽錯的命運。事實上,即使駱賓王沒有加入徐敬業幕僚,平素也做出大把文章,也未必能改變既成的命運。在討檄文問世之前,駱賓王就已經以精于七言長詩聞名于世。最著名的就是與盧照鄰的《長安古意》一起稱為姊妹篇的《帝京篇》。
山河千里國,城闕九重門。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示拥劾镝藕?,鶉野龍山侯甸服。五緯連影集星躔,八水分流橫地軸。秦塞重關一百二,漢家離宮三十六……
駱賓王的這篇《帝京篇》,極富現實主義精神,描繪了大唐盛世之景。他還提出了居安思危的警示:“未厭金陵氣,先開石槨文?!瘪樫e王做成此詩后,贈予當時的吏部侍郎裴行儉,故這首詩又名為《上吏部侍郎帝京篇》。只是沒想到,這首詩竟然傳遍帝京,人人傳看,連皇帝都贊不絕口。
但遺憾的是,才華橫溢的詩人并沒有因此得到重用。即使他在詩中表示了自己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悲憤,但無人理會。
已矣哉,歸去來。馬卿辭蜀多文藻,揚雄仕漢乏良媒。三冬自矜誠足用,十年不調幾邅回。汲黯薪逾積,孫弘閣未開。誰惜長沙傅,獨負洛陽才。
終其一生,駱賓王都一直在努力,并耐心地等待那個惜才并識才的伯樂,但他一直沒有等到。得到的,只是與自己努力并不匹配甚至被折辱的人生。
武則天的那句“宰相安得失此人”,不過是一句轉移尷尬并表現自己大度的帝王之術罷了。
幾個月后,徐敬業兵敗如山倒,駱賓王也從此下落不明。有的史書稱他兵敗時就已“伏誅”,還有的稱他“不知所蹤”。相比之下,更多人喜歡后面這個說法。駱賓王這一生,把自己活成了一位俠客,一個傳奇。刀光劍影,快意人生。
死何所懼?從心而已。就如他的那首詩: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