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三年
- 玄音神帝
- 執戟者
- 1807字
- 2021-10-26 19:16:48
養老的日子總是過的飛快,匆匆三年已過。
三年之中,洛孤城每日與師長求學,自身學識在不斷積累,雖無法修行,但心中也多了幾分淡然,加上自己在琴道上的獨特天賦,也算是歲月靜好。
至于曾經的滄瀾院長陸蕭,洛孤城更是十分了解。本來洛孤城還想偷偷打探,結果做為滄瀾書院的杰出人物,早有好事之人將其生平始末作傳放于書樓之中,洛孤城自然也就對其有了詳細的認知。陸蕭,大夏王朝,原滄瀾書院院長,大道境修士,精通詩、畫、蕭、棋四道,六千年前曾進入瑯琊秘境,獲天音山傳承。之后被中州圣地軒轅閣看中,去往中州修行。書傳后半部分記錄其幾次成名之戰,不過戰場多在中州和北境之地。
不過對于洛孤城來說,自己也算弄清楚一件事,要想找到天音山,首要是能進入瑯琊秘境。相比已經許久不出的天音山,這傳說中的瑯琊秘境倒是每隔千年便會出世一次。只是每次出現的地點都飄忽不定,有時在中州,有時在東洲,曾經有幾次出現在海域。而想進入瑯琊秘境,還需一種名為瑯琊令的令牌,持此令不管多遠,都可進入瑯琊秘境。不過相傳,此令只在秘境現世之時,才會被有緣之人得到。
記得父親也曾說,這瑯琊秘境也有近千年不曾聽聞消息,估計不久便會出世。如果這次不能進入,下個千年,自己已是一捧黃土。
可那秘境雖將出世,自己若無緣進入,怕也是黃粱一夢,鏡中月,徒留可笑二字吧,還是從心的好。自己不過先天境,雖身旁有唐、林二老,可想離了大夏去更遠之地游歷,確實太難。大夏王朝不過東洲一彈丸之地,其上還有數個帝國,比起中州更是不如。自己若想尋其他機緣之地,恐怕又要白白花費數年而無所得。還是回返云州的好,三年修行,自己獲益良多,學問識見,朋友知己也有所得。雖無法得見那天音山,但也算不虛此行,也是時候回家。再過幾月,便是年尾。自己若現在出發,或可在年前趕回家中。
想著,洛孤城便叫來唐老
“公子,打算離開了,太好了,老唐我早就想回去看看了。那公子我先下去準備。”
“好”
次日一早,洛孤城向書院交待一下,便帶著綠柳和唐、林二老一同回返云洲。來時路漫漫,回時卻多了幾分自在。
心情好,難免想寄情于琴。三年修行,洛孤城的琴藝早已脫離凡音之境,隱約有了一絲道境。雖無法像入道境修士般借天地之力修行,但天地的韻律對洛孤城也大有裨益。
返回云洲已是一個月之后,洛府沒有任何改變,自己的白云齋還是清塵如新。父親對于自己外出回家,也沒有絲毫意外。一切好似沒有發生過一樣,不過洛孤城卻能感覺父親對自己多一份愧疚。淡淡的,很貼心。
至于洛孤城,自然也就回到之前的作息。每日讀書、彈琴,偶爾會作弄作弄綠柳。不過夜里也會失眠,會想到天音山,想到自己的碌碌無為,想到自己的普通。可又能怎么辦,擺在自己面前只有接受,或許只有選擇接受才能有力挽狂瀾的機會,自怨自艾只會在無望中度過余生……
于是,在家修養一年的洛孤城,又一次外出離家,不過這一次不是去尋那機緣渺渺之地,而是去往白鹿書院。自己無法入道修行,或可另辟蹊徑,借文道入武道。自己在滄瀾書院修行之時,曾看過有關人族七十二道的介紹,說人族現有的七十二道都是從儒圣留下的三千古卷中開辟出來。數萬年前,曾有一人從三千古卷中開辟出“兵”之道,其后更是在長生戰場殺的妖、仙兩族天驕數百年不敢踏入其中,其名更是禁忌,此人便是兵圣-鬼谷。
而儒圣留下的三千古卷除原本被人族圣地文淵閣藏有,其抄錄本多被儒道弟子開創的書院所珍藏。大夏王朝之中只有白鹿書院和蕭山書院藏有完整的三千古卷,其他書院雖有,但其中多有不全。洛孤城之前曾在滄瀾書院中借閱,但依然有三百卷未曾收錄。
白鹿書院位于云州南部的清河郡,四周依山傍水,景色宜人。而白鹿書院所處的白鹿山也有靈山,妙山一說,山中不但多奇景異獸,而且奇花異草也有很多。白鹿書院位于山腰,青石階梯自山腳蔓延至此。做為大夏王朝二院之首,每年都有學子不遠千里來此學習,長長的青石階梯也不知留下多少人的青春。
洛孤城從青陽郡出發,到此不過月余。遞上書帖,得知自己曾在滄瀾書院求學之后,便將洛孤城收入學府。
春去秋來,十載已過。自己也從書院之中集齊三千古卷,可想從中悟出新道,卻是千難萬難,甚至有的古卷上文字并非人族。洛孤城雖沒能從中悟出新道,不過三千古卷之中的“人字”卷自己早已熟背,至于其中的“非人”卷也能大致畫出,不過卻不知其意。值得一提的可能就屬自己的琴藝,雖不能入道修行,可自己琴之一道已經入道,這也是洛孤城最大的收獲,白鹿書院的院長也稱贊其技近乎道,以凡體借天地之力,奇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