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寫在前面

外省人每稱湖南人曰“湘中人士”。但從地理位置上,能稱作“湘中”的乃是今婁底、漣源、冷水江、新化、邵陽、新邵這塊地方。雖然位處湘中,卻是大山連著大山,很少有一眼望盡皆是平陽之處。譚談的少年時代就是在漣源的一個小山村里度過的。不到十五歲進本地的鐵廠學徒,十七歲參軍,1968年又轉業到漣邵礦務局金竹山煤礦。以作家為職業后又兼任過冷水江市委副書記和婁底地委副書記,至今每年還有許多日子穿行在這崇山峻嶺之間,是名符其實的大山的兒子。所以他的作品帶山字或與山有關的字作標題的也特別多,光是書名就有榮獲全國第二屆中篇小說獎的《山道彎彎》,以及《風雨山中路》、《山女淚》、《山野情》、《美仙灣》、《大山的傾訴》、《采石場上》、《彎彎人生路》、《人生路彎彎》,等等。

我的童年也是在與漣源相鄰的新化小山村里度過的。故鄉連綿重疊的山巒一直仍壘在已經蒼老的心坎。對于這位比我要年輕七八歲的大同鄉作家,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就從《收獲》上讀到過他的作品,卻不知道他是哪里人;有幸結識他是1979年從工廠來到出版社從事文藝編輯之后。然而因為他是小說家,而我卻不會寫小說,開初也沒有什么交往。記得是1981年春天,《芙蓉》雜志發表了他的中篇小說《山道彎彎》,作品中金竹這位中國普通農村婦女純樸的心靈美,無處不是煤的彎彎山道里的風土人情,皆令我仿佛回到了故鄉的土地上,于夏夜納涼時聽鄉鄰在娓娓道一個極感人的故事,頓時搖撼心旌。其時我正分工管刊物的評論版,立即給聲譽正隆的青年文學評論家雷達兄寫了一封信,他回信也對它評價很高。接著,又收到全國各地許多讀者贊揚這篇作品的來信。《芙蓉》雜志邀請了湖南的十幾位評論家開了一個座談會,由湖南省文聯主席兼本刊主編老作家康濯主持,座談會開得十分熱烈,評論家們一致肯定了這篇作品的成功,我曾以“本刊記者”的名義寫了一篇較詳的報道。

后來的交往日趨密切起來。特別是1985年成立了湖南文藝出版社之后。老社長黃起衰同志為大家樹立了很好的榜樣,編輯們都廣交作家朋友,各編輯室里經常是高朋滿座,談笑風生。外地含臺港及海外華裔作家來湘無不光臨,本省作家更是不時地要來看看朋友。其中數譚談走路都時刻像在急行軍,還未進門就高喊別人的名字,所有的人包括管傳達、收發的同志都樂于和他握手聊聊。

大約是1984年,譚談就從報社調到省作協來了,先當專業作家,接著任常務副主席、黨組書記,再接著任省文聯主席,當選為中國作協副主席。二十年來,熱心為作家、藝術家辦事,又熱心籌劃各種與文藝有關的社會活動,諸如成立作家、企業家聯誼會,募集文學獎勵基金和工業題材創作基金,組織冷水江、東江筆會,籌建毛澤東文學院,建立作家愛心書屋和愛心碑廊,編輯出版《文藝湘軍百家文庫》,籌建白馬水庫文藝家創作生活基地……夏天腳踏一雙塑料涼鞋,上穿一件圓領汗衫;冬日里穿一件夾克將拉練敞開,不時還撩起衣角扇它幾下,一年四季風風火火,像是一個永遠不知疲倦的人。

雖然在眾人眼中,譚談是時刻都在一身發熱,永葆青春。平素極其不注意衣著,非“藍”非“白”,不城不鄉,與人們傳統印象中的“大作家”頗難“配套”。多有諸如在制片廠寫劇本大家一起去看內部電影時被守門人叫停問話,騎一部舊單車去省委院子時被門衛攔住,怎么解釋都不成,直到省委書記親自打來電話才放行的種種趣聞軼事。畢竟歲月如流,時光飛逝,隨著近些年來這一類的趣聞已經少了,偶爾也看到他身著西裝不過從來不打領帶,將襯衫扎進腰皮帶里,朋友們笑他越來越年輕化起來;不料一扳指頭,計算出到了明年,他亦年屆花甲了。

譚談的朋友很多。他的家常出入有坐豪華汽車來的、穿破舊膠鞋戴斗笠來的……各色人等。當然更有許多是愛搖筆桿的,每每要來畫一幅譚談速寫;評論家們則對他的作品進行研究,下筆萬言,二者都在各種大小報刊上連篇累牘。他也愛寫別人,從蕭克將軍等革命老前輩、到文學藝術界名流、至藉藉無名的平民百姓和愛好文學的小青年不可勝數。字里行間,皆透出友情的馥郁,雪泥鴻爪,足堪回味生平。于是,便有朋友提議:何不將這兩部分文字都收集起來裒成一書,這將是一份很珍貴的友情記錄。

收集工作由幾位曾經與譚談共過事的朋友具體進行。原來預計,這將是一本很厚的書,總字數將不下四十萬;待到我讀到這一大摞復印的剪報時,才知道原來的估計過于保守,因而不能不稍加取舍。對評論譚談作品的上百篇文章中,只選取了其中幾篇,作為一輯:評論家朋友說譚談;原來還準備選入少量書簡的,也都割愛了。為了記錄這份友誼,譚談建議,將未能收入本書的各方朋友寫譚談的文章,以存目的方式,附錄于后。

從眾人寫譚談的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到從不同角度所描繪的譚談,合起來是這樣一個完整的形象:有農民的質樸勤勞,有軍人的沉著剛毅,有礦工的粗獷豪放,有“人類靈魂工程師”的充滿愛心。他寫別人的文章亦如他的秉性,樸實無華,情真意切,突出特點,如見其人。

譚談自己常說:人生是一部大書,光陰做墨,履痕是文字。這是他自己對人生的感悟。五十九年來,他已經用自己對生活的真誠和執著寫成了多彩的前篇。現在朋友們編的這本《今生有緣》,也可當是這部大書簡要的箋注。

弘征

2003年10月10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池市| 团风县| 葫芦岛市| 桂林市| 松滋市| 常熟市| 芦山县| 建昌县| 邵阳县| 云林县| 遂川县| 江津市| 武川县| 嘉定区| 光山县| 瓮安县| 云林县| 鹤山市| 醴陵市| 澎湖县| 金秀| 乌兰县| 英吉沙县| 昌吉市| 尼玛县| 三台县| 和平县| 曲阜市| 舞阳县| 丰顺县| 临江市| 迁西县| 伊宁市| 浦北县| 平和县| 运城市| 临沭县| 焉耆| 清徐县| 辛集市| 秦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