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懂古詩文,吃透現代文:小學語文同步1+2古今連讀(二年級)
- 溫沁園主編 郭曉雪著
- 2243字
- 2021-10-14 17:08:38
閱讀主題02:動詞用好很傳神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風和我在一起》《我是什么》
古詩文
與(yǔ) 夏(xià) 十(shí) 二(èr) 登(dēnɡ) 岳(yuè) 陽(yánɡ) 樓(lóu) ( 節(jié) 選(xuǎn) )
唐(tánɡ) · 李(lǐ) 白(bái)
樓(lóu) 觀(ɡuān) 岳(yuè) 陽(yánɡ) 盡(jìn) ,
川(chuān) 迥(jiǒnɡ) 洞(dònɡ) 庭(tínɡ) 開(kāi) 。
雁(yàn) 引(yǐn) 愁(chóu) 心(xīn) 去(qù) ,
山(shān) 銜(xián) 好(hǎo) 月(yuè) 來(lái) 。

解讀
◆大意
登上岳陽樓遠望,四周風光盡收眼底。江水奔流向遠方,洞庭湖浩蕩開闊。
高飛的大雁帶走了我心中的憂愁苦悶,遠處的山峰銜來了一輪美好的明月。
◆解說
寫這首詩的時候,李白剛被赦免,于是他和朋友夏十二結伴到岳陽樓游覽。這首詩描寫的就是李白登臨岳陽樓的所見所感。詩人眼中的岳陽樓高聳入云,洞庭湖無邊無際,雄渾壯麗的景色真是令人神往。
現代文
風(fēnɡ) 和(hé) 我(wǒ) 在(zài) 一(yì) 起(qǐ)
誰(shéi) 能(nénɡ) 告(ɡào) 訴(su) 我(wǒ) , 那(nà) 看(kàn) 不(bu) 見(jiàn) 的(de) 風(fēnɡ) , 在(zài) 哪(nǎ) 里(lǐ) ?
風(fēnɡ) 車(chē) 說(shuō) :“ 風(fēnɡ) 和(hé) 我(wǒ) 在(zài) 一(yì) 起(qǐ) 。” 說(shuō) 著(zhe) , 那(nà) 風(fēnɡ) 車(chē) 咯(ɡē) 吱(zhī) 咯(ɡē) 吱(zhī) 地(de) 轉(zhuàn) 起(qǐ) 來(lái) 。
風(fēnɡ) 鈴(línɡ) 說(shuō) :“ 風(fēnɡ) 和(hé) 我(wǒ) 在(zài) 一(yì) 起(qǐ) 。” 說(shuō) 著(zhe) , 那(nà) 風(fēnɡ) 鈴(línɡ) 叮(dīnɡ) 當(dānɡ) 叮(dīnɡ) 當(dānɡ) 地(de) 響(xiǎnɡ) 起(qǐ) 來(lái) 。
彩(cǎi) 旗(qí) 說(shuō) :“ 風(fēnɡ) 和(hé) 我(wǒ) 在(zài) 一(yì) 起(qǐ) 。” 說(shuō) 著(zhe) , 那(nà) 彩(cǎi) 旗(qí) 呼(hū) 啦(lā) 呼(hū) 啦(lā) 地(de) 飄(piāo) 起(qǐ) 來(lái) 。
我(wǒ) 走(zǒu) 在(zài) 田(tián) 野(yě) 上(shɑnɡ) 。 風(fēnɡ) 箏(zhenɡ) 說(shuō) :“ 風(fēnɡ) 和(hé) 我(wǒ) 在(zài) 一(yì) 起(qǐ) 。” 說(shuō) 著(zhe) , 那(nà) 風(fēnɡ) 箏(zhenɡ) 飄(piāo) 飄(piāo) 蕩(dànɡ) 蕩(dànɡ) 地(de) 飛(fēi) 起(qǐ) 來(lái) 。
啊(ā) , 我(wǒ) 聞(wén) 到(dào) 了(le) 花(huā) 香(xiānɡ) , 原(yuán) 來(lái) 風(fēnɡ) 已(yǐ) 經(jīnɡ) 走(zǒu) 到(dào) 了(le) 我(wǒ) 的(de) 身(shēn) 旁(pánɡ) 。

解讀
看不見的風到底在哪里呢?你是不是也有過相似的疑惑?其實,轉動的風車、叮當作響的風鈴、飄揚的彩旗、高飛的風箏,還有那撲鼻而來的花香,都離不開風的作用。看來,風一定是個調皮的孩子,他故意玩起了“隱身”的魔法,我們只有用心去感受,才能發現他的存在。
連讀
你知道嗎,作家在寫作的時候,用詞是非常講究的,尤其是動詞的使用。如果動詞用得準確傳神,那就會讓讀者眼前一亮。
《我是什么》中寫道,雨“落”下來,雹子“打”下來,雪花“飄”下來,落、打、飄都是表示動作的詞語,為什么要這么搭配呢?原來啊,因為雪花最輕,所以它從空中“飄”下來。而雨滴稍微重一些,所以它從空中“落”下來。雹子當然是最重的了,所以它下降的速度很快,是從空中“打”下來的。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動作,搭配不同的動詞,這體現了用詞的嚴謹。
《風和我在一起》中的動詞用得也很準確。風車“轉起來”,風鈴“響起來”,彩旗“飄起來”,風箏“飛起來”……可見,要想把動詞用得巧,就要抓住事物最突出的特點來寫,給人以真實的感覺。
古詩《與夏十二登岳陽樓》中寫“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大雁”“山峰”“明月”都是比較常見的景物,可詩人卻寫得很不尋常。聰明的你一定發現了,詩句中的“引”“銜”二字用得特別妙。這兩個動詞讓大雁和山峰好像都擁有了生命,它們能看懂人的心境,把詩人的苦悶帶走,把美好的明月送來,與詩人共享歡樂。
看來,動詞的本領真的很強大呀!如果你也想創作出生動的語言,一定不要忘記把它們用好。
點讀
◆動詞
動詞就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動作行為、發展變化、心理活動等意義的詞。雖然這個解釋看起來有點兒難懂,但其實我們在生活中經常用到,你一定不陌生。比如,表示動作行為的“說、看、走、笑”,表示發展變化的“有、發生”,表示心理活動的“喜歡、害怕、擔心、討厭”,等等。
◆飄
“飄”一般用來形容輕柔的東西,比如,《我是什么》中說雪花“飄”下來,《風和我在一起》中寫彩旗“飄”起來。另外,飄也指氣味、聲音等事物的擴散,比如,“花香飄十里”“教室里的歌聲飄了過來”。
◆推敲
這個詞語來自詩人賈島和韓愈的一個典故。據說有一天,賈島寫了兩句詩:“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可他又想用“推”字,也就是“僧推月下門”,思來想去,難以選擇。這時候,韓愈得知了賈島的想法,思考了好一會兒,對他說:“用‘敲’字好。”就這樣,“僧敲月下門”便流傳至今了。
現在,“推敲”用來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時反復琢磨,反復斟酌。
讀后練
本節我們認識到了動詞的妙用,你能分別用“提、扛、抬”寫一句話嗎?看看在你的筆下,動詞能不能發揮本領吧!
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