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經全集
- 毛佩琦 徐昌強主編 楊郁 黎荔譯解
- 3184字
- 2021-10-29 17:31:19
第四節 《易經》解說文字的辯證性
對卦象的解讀是學習和研究《易經》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只有通過對卦象的解讀,才能把握卦象、爻象所象征的含義,發掘卦辭、爻辭所包涵的思維方法和闡述的人生智慧。其基本過程是分析卦象、爻象,闡述卦辭、爻辭。分析卦象、爻象,逐條展開,以陰(0)陽(1)、天地人、上下卦為基本內容。其中包括怎么解讀卦象的“吉”、“兇”、“悔”、“吝”,開發《易經》的人文價值,這樣就能夠從兩個方面挖掘《易經》的核心價值。只有做好了這個工作,《易經》的實用價值才能有效展開。
《易經》的卦象所象征的內容,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共同遵循的規律,按照這些規律去解讀所得到的卦象或理解為人處世的道理或思維的方法,就能夠使人獲得有益的啟示,開拓寬廣的思路,做出正確的判斷,制訂合適的規劃,獲得美好的前程。
《易經》的產生是因為人類預測的需求。預測是人類有目的的活動,是人類區別于動物的顯著標志之一。人類之所以為人類,就是因為人類的行動具有目的性,而行動之前能夠主動地預測行動的吉兇。《易經》是由一套人造的符號系統與文字系統組成的一系列完整預測系統,符號系統形成在前,文字系統形成在后。這個系統的符號和作用正如《易經·系辭》所說:“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這套預測系統由八卦兩兩相重而成乾卦(111·111)、坤卦(000·000)等六十四卦;每卦六爻,計有三百八十六爻,構成一個完整的符號系統。
在長達數千年的預測實踐中,逐漸形成了卦名、卦辭、爻辭等文字系統。《易經》由嚴格的符號系統跟與之相配的文字系統組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獨一無二的偉大創舉。按照《易經》的觀點和人類數千年研究實踐,符號系統是文字系統的本源,也就是說《易經》的卦名、卦辭都是根據卦象而來的,而不是隨心所欲的。現在出版的很多著作,大都張冠李戴,這是值得特別注意的。
《易經》文字系統本來是為符號系統服務的,可是到了后來,逐漸分化為闡述預測的易術、闡述倫理的易德、闡述哲學的易道。易術、易德、易道是逐步發展起來的;易術是《易經》的應用部分,屬于《易經》哲學方法論的范圍;易德是《易經》的核心內容,屬于《易經》哲學價值論范圍;易道是《易經》的最高層次,屬于《易經》哲學本體論的范圍。
01.易術是《易經》哲學的方法論
易術是《易經》哲學的方法論,也就是在具體預測中的方法。《易傳·系辭上》中說:“圣人設卦觀象,系辭焉而明吉兇,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是故吉兇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象也;所樂而玩者,義之辭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又說:“《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在《易傳·系辭上》中保存了以蓍shī草占卦之法:“大tài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揲shé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于扐lè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lè而后卦……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八卦小成,觸類而長之,天下之事畢矣。”
王夫之《周易內傳·系辭上傳》中說:“大衍五十而用四十有九,分二卦一,歸奇過揲shé,審七、八、九、六之變,以求肖乎理,人謀也;分而為二,多寡成于無心,不測之神,鬼謀也。”“若龜之見兆,但有鬼謀而無人謀。”易術的預測,不僅僅通過數理推演而成卦,還表現為人的智謀,也就是說,易術是通過人類的智慧來尋找事物發展的規律和預測萬事萬物的吉兇悔吝。《系辭下》中說:“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者觀象于天,俯者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柔在其中矣;系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吉兇悔吝者,生乎動者也;剛柔者,立本者也;變通者,趣時者也。”《系辭下》指出:“《易》之為書也,原始要終以為質也。六爻相雜,唯其時物也。其初難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辭擬之,卒成終之。若夫雜物撰德,辨是與非,則非其中爻不備。噫!亦要存亡吉兇,則居可知矣。知者觀其彖辭,則思過半矣。二與四同功而異位,其善不同;二多譽,四多懼,近也。柔之為道,不利遠者;其要無咎,其用柔中也。三與五同功而異位,三多兇,五多功,貴賤之等也。其柔危,其剛勝邪?”
02.易德是《易經》哲學的價值論
《易經》預測體系進入了道德的軌道就意味著人類的未來必須在道德的約束下發展。周公的“以德配天”與“敬德保民”思想,孔子以仁與禮為核心的倫理思想體系,都是對“易德”的發揚光大。孔子在《大有》的《彖辭》中說:“‘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應之,曰‘大有’。其德剛健而文明,應乎天而時行,是以‘元亨’。”在《謙卦》的《彖辭》中說:“‘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遵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
在《易經》的文字解說系統中,這方面的內容比比皆是,這是《易經》能夠成為生活教科書的主要原因之一。《易經》的易德,不僅僅是人類的行為,也是跟天道聯系在一起的。《易傳·說卦傳》說:“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贊于神明而生蓍,參天兩地而倚數,觀變于陰陽而立卦,發揮于剛柔而生爻,和順于道德而理于義,窮理盡性以至于命。”“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易經》的易德由此上升到了道德哲學地位!
03.易道是《易經》哲學的本體論
易道的繼承者主要是道家。從道的哲學高度,道家揭示《易經》哲學的本質,這就是《易經》哲學的本體論。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陰”、“陽”:《易經》預測符號的最基本元素就是“兩儀”,兩儀就是陰(0)、陽(1)。《老子》說,“萬物負陰而抱陽”,《易傳·系辭上》說:“一陰一陽之謂道”。《易經》陰(0)、陽(1)符號,深刻地揭示了對立統一思想。這兩種符號是《易經》預測符號系統的基礎,代表著宇宙萬物的對立統一關系。《易經》的陰(0)、陽(1)陽對立統一、辨證發展,給《易經》預測帶來了決定性的作用。
二是“天道”、“地道”、“人道”:《易傳·系辭上》說:“《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這是《易經》宇宙觀方面的的哲學內涵,形成了《易經》的宇宙體系,提出了一個包括天道、地道、人道的宇宙體系。《老子》第二十五章中說:“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可以說是對《易經》宇宙體系的進一步闡發。《易經》卦象的三爻或六爻被分為“天”、“地”、“人”,把《易經》的預測系統帶進了宇宙體系。
三是“道”、“器”:《易傳·系辭上》說:“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形而上”即無形的、看不見的、抽象的事物,是相對有形的、看得見的、具體的東西而言的。“形而下”,指有形的、可見的具體事物。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道”是無形的、抽象的本體,“器”是有形的、具體的器物。在有形的“器”之中,含有無形的“道”,而無形的“道”是有形的“器”的本體。
《易經》中的易道、易德、易術三者是有機結合的,易道離不開易德、易術。《易傳·系辭上》說:“陰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這是易道與易德的聯系——易道是易德的哲學依據,所以說易德是《易經》哲學的價值論。《易傳·系辭上》:“生生之謂易,成象之謂乾,效法之謂坤,極數知來之謂占,通變之謂事,陰陽不測之謂神。”這是易道與易術的聯系起來,易術有易道作為哲學依據,所以說易術是《易經》的哲學方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