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的火星衛星組網已經完成。朱迪博士的研究進展順利,再過幾個月,通過人工授精,人造子宮培育的第一批嬰兒就能夠順利出生。
馬里諾夫的“絕對零度”也已經研制成功,病毒的特點是癥狀輕微,只有千分之三的受體會有明顯癥狀,臨床表現為,興奮,失眠,焦慮,類似于抑郁癥的表現,很難察覺。
通過中間渠道,已經把大批病毒賣給了扎耶夫,當然按照扎耶夫的要求提供了一定數量的疫苗。扎耶夫預計半年內可以將這種病毒傳播到世界各個角落,等到醫學專家們完成基因分析至少需要一年時間,一年時間,足夠傳播百分之就是的人口,因為上面說過,臨床癥狀容易誤導醫生,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不致命。
此時的菲利普可以說志得意滿,他更感興趣的是和科學家們探討一些宇宙本源問題,而不是具體科研項目。
溫格已經完成格陵蘭島的任務,回到了總部,今天菲利普邀請溫格和自己會面,一則對前一段時間溫格的工作表示敬意和感謝,二來他想和溫格博士進行一次史無前例的對話。
溫格是個大塊頭,接近一米九的身高,體重至少兩百五十多斤,壯得像一頭牛。但是性格溫和,甚至有點靦腆。
菲利普緊緊握住溫格伸過來的大手,這只手像把扇子一樣,粗壯的手指就像一根香蕉,雙方落座之后,菲利普熱情的說道:“博士,辛苦了,我非常感謝你的工作。”
溫格憨厚的笑了笑:“菲利普先生,你太客氣了!”
“博士,我從來沒有和你交流過科學問題,今天想要請教一下,我知道你是慕尼黑大學的物理學權威,在當今物理學界也是聲名顯赫!”
“過獎了,菲利普,但不知道你對哪方面感興趣,除了物理學,其它學科我可不敢保證能和你探討。”
“博士,你過謙了,大家都知道,物理學也好,哲學。數學也罷,都有相同之處不是嗎?”
“這倒是真的,當年愛因斯坦如果沒有求助于數學家的幫助,恐怕廣義相對論的理論無法從理論上找到支持,甚至他那個重要的公式:“E=mc2”也推導不出來,如果沒有哲學思考,恐怕關于引力的描述也很難表述清楚。”
“如你所說,果然如此,學科交叉看來很重要。”
“的確如此,一個頂級科學家,往往對于相關學科也很精通。”
“是的,比如牛頓爵士,既是物理學家,也是偉大的數學家,同時還是了不起的神學家!”
“煉金術也很精通!”
“確實如此,不過說道煉金術,本質上還是一個物理學問題,對嗎?”
“對的,原子的改變。”
“我經常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宇宙如何從無到有?”
“幾千年來,無數科學家,哲學家,數學家,神學家都試圖搞清楚這個問題。”
“那么,博士對此有什么見解,可以分享一下嗎?”
“宇宙的本源就是能量,最初只有能量,沒有空間和粒子。”
“所以?”菲利普興趣盎然。
“我的理解,宇宙初始狀態是一個完美的“能量態”純粹的能量,既不同于光,也不同于熱,既不是力,也不是輻射,而是另一種能量形式,后來由于衰減的緣故,就是“熵增定律”它開始離散,當然這里所說的離散,并不涉及空間概念,因為那時沒有空間。離散的能量因子,這是構成能量態的因子,轉化為粒子和空間,向著低一級的存在形式轉化。”
“就是說,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能量態,既沒有大小,也沒有重量,但是包含著巨大的能量,甚至是無窮大?”
“正是如此,一個能量因子轉化為一個基本粒子和一個單位空間,基本粒子就是物質世界最小的實體,單位空間就是宇宙空間最下的組成單元。隨著轉化過程的不斷進行,宇宙開始迅速膨脹,粒子的數量也是如此,最終形成了可見的宇宙和星球,以及所有可以測量或者可以“看見”的一切。”
“哎呀,太妙了,博士,我敢說這是我有生以來聽過的最精彩的宇宙誕生理論!”
“轉化過程非常迅速,以至于我們用“大爆炸”來形容它,轉化過程中不可避免會產生一個結果,就是不平衡,空間密度的不平衡,粒子分部的不平衡,這些因素反過來解釋了運動這種現象,正如“水往低處流”一樣的道理,空間也會從密度高的地方向密度低的地方運動,求得平衡,粒子也是一樣,只不過,空間的運動影響了粒子的運動,反之也是如此。”
“所以最后粒子聚到一起形成了星體?”
“是這樣,并且他們越聚越大,密度也是越來越大,最終有了黑洞這種密度超大的星體。”
“那么這個過程能夠實現反轉嗎?”
“應該可以,當粒子密度達到極限,比如在黑洞核心,空間密度降到最小,也就是一個單位,這時粒子變成基本粒子,二者結合,反向轉化為能量因子。”
“太妙了!如此說來,宇宙的膨脹就能得到解釋了,而且,宇宙的循環也得到了解釋。非常完美!”菲利普興奮地站起來,倒了兩杯酒:“博士,你的思想太偉大了,看來能夠徹底解決宇宙一切現象!”
“只是我個人的理解而已,還需要證據證明。”
“證據,一定能夠找到!來來來,博士,干一杯,今天我真是茅塞頓開!”
兩個人一邊喝酒一邊繼續討論。
菲利普點燃一支雪茄:“也就是說,我們過去只關注了物質,粒子,忽視了空間的活躍性,一旦我們發現空間在運動,空間也有密度,以往許多問題也許可以有新的解釋?”
“毫無疑問,也許引力是空間運動的副產品,而不是粒子的固有屬性,也許它并沒有我們過去想象的那樣神秘。”
“空間的運動,導致粒子之間看起來具有相互引力?”
“這是我的猜測,不一定成立。”
“至少看起來這一理論具有革命性,突破性。”
“如果空間和粒子各自的運動形成了星體以及星體之間的相互關系,構成了宇宙宏觀上的特征,微觀上說不定也能推導出量子理論?”
“博士,你的這一大膽猜想值得去深入研究,如果能量因子一直在轉化為粒子和空間,同時這一過程的逆向行為也在不斷進行中,那么可以說宇宙一直在自我更新,就像生命體內的細胞一樣?”
“這是一個必然的結論,如此看來,宇宙和任何其它生命形式一樣,始終處于動態變化當中,唯一的不同也許是宇宙壽命更加長久,也許沒有盡頭。”
“這么說來,量子糾纏也許是空間運動造成的?”
“有可能,不過這樣推導下去似乎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空間運動速度是一個常數,是宇宙中光速之外的又一個恒定速度。”
“那么這個速度是多大?比光速快得多?或者慢得多?”
“這正是問題的關鍵所在,我個人傾向于這個速度遠遠大于光速,如果事實的確如此,那么量子糾纏現象就很容易理解。”
“如果空間運動速度是無窮大,畢竟它沒有質量的羈絆,接下來會發生什么?”
“好像不大可能是無窮大,否則宇宙中空間密度將是均勻的,那就沒有粒子存在的可能性了。在我看來任何區域粒子密度和空間密度成反比例,而且二者的乘積是一個常數。”
“有道理,那么似乎可以計算出空間運動速度這個值?”
“應該可以,只是我沒有找到這條途徑。”
“博士,太有趣了,也許可以增加一個物理學公式,就像E=mc2一樣的公式?”
“有可能。”
“如果我是你,博士,接下來按照你的思路進行下去,也許那個公式會跳出來向你招手!”
“謝謝你,菲利普,但愿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