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絲毫不疑,立刻差人去問。
張承業隨后帶著御醫去見劉承訓。
經過診斷,御醫告訴張承業“此乃傳尸也。”
“鐘此病死之氣,染而為疾,故曰傳尸也”。
——《華氏中藏經》中有“傳尸論”篇
長子劉承訓一向是劉知遠的心頭寶,這一次可以說把兩人都給驚動了。
劉知遠立刻張榜求醫,為的就是找尋續命之藥。
皇榜這件事,在古代可是大事,尤其是皇帝出皇榜更是如此。
楚昭輔看到皇榜的時候,心中一動,隨后就去見密探。
當場密探就把他罵了一頓,你可知道有些藥世上沒有就算有,他劉知遠配嗎?
但是,這一次楚昭輔卻知道了,他們手中有可以救命的藥。
皇榜的威力很大,來了很多波大夫,不管有用沒用,各種方法都試了,但都是不見起效。
長子病了,劉知遠也沒有了心思繼續爭霸,倒是另一個人野心勃勃。
是劉承佑,如今都在傳劉知遠剝削百姓該有此報,這個時代的人何其淳樸,一些符合認知的謠言自然能夠廣為人知。
后漢建立,授左衛大將軍、檢校司空。
劉承佑找到郭威,如今的郭威不再是從前的剛跳槽過來的馬從直,而是北漢的樞密副使、檢校司徒,成為統帥大軍的將相。
即便這樣,劉承佑召見,郭威也不敢怠慢。
從前劉承佑不敢隨意和大臣見面甚至是像郭威這種手握兵權的大將,可如今不一樣,長兄病危據御醫的交代活不過今年,劉承佑聽到這個消息后野心也再也壓抑不住了,于是就有了今天的這次見面。
劉承佑不甘心大權旁落,自然要找一個方法博得父皇歡心,這樣大位才有望,“將軍不知有沒有辦法能坐穩天下。”說到此處,劉承佑看到郭威的臉色后,立刻起身鄭重一禮“請將軍教我。”
郭威見狀本來他是對大皇子保有希望的,可如今這情況,他也得為未來著想,于是赴約了。
若是其他他可能無法給出合適的建議,可行兵打仗,他行啊。
郭威的正確建議在歷史上可是成功的。“殿下,臣建議大軍由汾水南下取河南、進而圖天下。”
之后兩人開始詳談其中具體步驟,人員安排后勤保障。
翌日,當郭威回到家后,趙匡胤已經等了一夜。
畢竟他是郭威的愛將,郭威找他來商量事情在人沒有回來之前他不敢離開。
對于他一直守在這里,郭威感到很滿意。
趙匡胤行禮“大將軍。”
郭威“走進去說。”
郭威把昨晚的事都給趙匡胤說了,他想看趙匡胤的看法。
趙匡胤很高興仿佛看到了自己功封大將軍的時候“大將軍以末將看,這當然是好事,說明以后我們后漢將有大大的疆土,何愁不興啊。”
這個好處,郭威不是看不見,只是,郭威還是害怕劉承佑的性情有反復。
這可是戰隊,萬一呢?
不過正如趙匡胤所言,這是好事,所以,當天郭威還是進言了。
劉知遠雖然心情有些郁郁,但還是能正常做事的,聽到這個進言覺得有理,立刻布置下去,命史弘肇為先鋒,舉兵南下。
一路勢如破竹,拿下洛陽。
當洛陽捷報傳來,劉知遠心情稍微好些了。
可這個時候,卻傳來八百里加急,河中、永興、鳳翔連橫謀叛。
劉知遠令魏州節度使杜重威歸德節度使高行周出兵平叛。
時間過得很快,隨著戰事完畢(并沒有取得成功),時值年底。
一天,劉知遠突然做噩夢了,若是平常他早已呼呼大睡,對于這些征戰沙場多年的人來說,什么噩夢什么鬼他們都是不怕的,可人都怕死,于是他做了類似的噩夢。
他剛剛驚醒,皇后李氏就出言寬慰剛剛寬慰完畢,張承業就急急忙慌地過來。
大殿大門忽然被推開,劉知遠蹙眉,張承業立刻下跪“陛下,大事不好了,大殿下。。”
劉知遠心思不再怪罪張承業的無禮了,反而被牽動了,立刻關心道“怎么了,快說,不然賜你死罪。”
張承業“大殿下歿了。”
937年十二月十一日薨于府署,年二十六。高祖發哀于太平宮,哭之大慟,以至于不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