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團取暖若成刀,孤立他人即小人》
作者:張世偉
某短視頻平臺數據顯示,#職場孤立#話題累計播放量超十幾億次,相關視頻評論區里,“被踢出群聊““茶水間冷暴力“等關鍵詞高頻出現。當“不合群“成為新時代社交酷刑時,我們是否想過——那些揮舞道德大棒的人,或許正用他人的鮮血粉刷自己的神壇。
真正的抱團,是弱者的火把;虛假的抱團,是霸凌的刑具。友人曾目睹城中村夜市里,擺攤夫婦們自發組建“互助守夜群“,誰家孩子發燒便輪流頂班;也見過寫字樓里“精英小團體“,用星巴克杯底的殘漬拼湊出鄙視鏈密碼。二者同樣名為“抱團“,卻隔著人性的天塹。
一、孤立游戲:自卑者的權力幻覺
心理學中的“黑羊效應“正在職場蔓延:月薪5千的實習生,跟著主管嘲笑穿平價襯衫的同事“不懂商務禮儀“;被房貸壓垮的中年人,在業主群辱罵保潔員“偷懶耍滑“。跪著的人,總想砍斷別人的腿來顯得自己高大。
這種行為本質是群體PUA。就像暴雨天的流浪狗——越是淋濕的,越要對著更弱小的同類齜牙。施暴者的每一句嘲諷,都像跪著的人揮舞匕首:刺向別人的同時,膝蓋早已深陷自卑的泥潭。當一個人需要通過孤立他人獲得存在感,就像在沙漠里點燃篝火——灼傷路人的同時,也暴露了自己對寒冷的恐懼。
二、強者邏輯:不靠貶低他人立豐碑
大海從不因江河渾濁關閉入海口,太陽永不因星辰閃耀遮蔽自身光芒。不必吹滅別人的燈,你的光自會被人看見。這是自然教給人類的生存智慧:真正的強大,永遠建立在自我完善而非他人崩塌之上。
反觀那些熱衷制造對立的群體:
在閨蜜群給合照“修獨丑“的女孩,卸妝后數著法令紋失眠到天明;
在家長群嘲諷“寒門難出貴子“的闊太,深夜翻查丈夫手機的手在發抖;
在直播間叫囂“買不起是loser“的主播,下播后蜷縮在隔斷間啃冷掉的漢堡。
所有射向他人的冷箭,最后都扎進自己的脊梁。
三、破局之道:把自己活成一座城池
1.戳破“偽歸屬感“泡沫
某互聯網公司曾流行“凌晨三點朋友圈打卡“文化,直到心源性猝死案例撕開謊言:“用生命換來的合群,不過是集體墳場的編號。“這印證了生存的殘酷真相:孤獨是強者的鎧甲,從眾是弱者的裹腳布。
2.踐行“竹子生存法則“
某紀錄片記錄了一位被孤立的社區醫生,她在診室墻上寫著:“暴雨越猛,竹節越響“。這讓人想起自然界的啟示:壓不垮的終將成為脊梁,折不斷的必將長成鋒芒。
3.修煉“帶刺的溫柔“
既不加入踐踏他人的“狼狗群“,也不做任人宰割的“沉默羔羊“。如同沙漠里的仙人掌:“善良若無鋒芒,便是惡的幫兇。“當遭遇抱團孤立時,可以平靜道:“你們負責結黨,我負責生長。“
張世偉原創于2025年4月30日上午。
禁止任何媒體,網站,短視頻等平臺使用,違者必究。轉載或使用必須得到張世偉的授權,正版在QQ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