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用數據說話
- 我用奇招救大明
- 風起松巖
- 2306字
- 2021-12-13 11:14:07
原以為清軍的傷亡數字會很難弄到,沒想到機緣巧合,才過幾天就到手了,袁熙蕓很是高興。
時間已是午后,不過現在是夏天,白天較長,她如果立刻出發的話,天黑前應該可以趕到中軍那里。
徐傳斌叮囑道:“路上小心。”
袁熙蕓點點頭:“徐叔放心吧,這一路我已經駕輕就熟。我走后,你也該想想怎么應付那個旺吉努了。”
“這個你不用擔心,我會想辦法糊弄住那個家伙的,以后還要繼續從這家伙那里搞情報呢。”
袁熙蕓不無憂慮:“徐叔,你上次不該對旺吉努說得那么明白的,什么官升一級、發財之類的,這樣很容易與事實不符,露出破綻。好在你這次運氣不錯,都蒙對了,以后可不能再這么說了,一定要模棱兩可,讓旺吉努挑不出什么毛病。”
徐傳斌解釋道:“剛開始為了取得旺吉努的信任,我只能冒險一試,就算與事實不符,我也有辦法圓謊的,小姐不用擔心。現在他已經相信了我,那就更好辦了,我當然沒必要把話說得太清楚,給自己找麻煩。”
“那行,既然徐叔成竹在胸,我就放心了。徐叔保重!”
袁熙蕓辭別了徐傳斌,往赤楓林方向趕去。天黑之前,袁熙蕓走進了中軍大營,將那張記錄著8個戰場和數字的紙交給了朱慈烺。
聽袁熙蕓講完獲得這些數字的經過,朱慈烺感嘆:“你徐叔真是有辦法,當然他的運氣也夠好。這個旺吉努確實值得好好下點功夫,以后也許還有源源不斷的情報。”
當晚,朱慈烺仔細研究了這8個數字,又根據明軍這邊的傷亡數字進行了對比分析。
這方法是張航從現代借鑒過來的,讓數據說話,戰法的優劣就能一目了然,比單純憑感覺來判斷要客觀、公正多了。
五道嶺,是楊國柱部跟清軍激戰的地方,楊國柱報來的傷亡數字是2508人,而清軍實際傷亡共計1123人,戰損比是0.448,遠遠高出一比三,戰績相當不錯。
赤楓林,是敵我雙方主力對決的戰場,戰后統計明軍共傷亡5973人,而清軍實際傷亡2011人,戰損比為0.34,略高于一比三,算是及格。
金沙灘之戰,是王廷臣部與清軍的首戰,第二天王廷臣曾派人報告了傷亡數字,共計傷亡5146人,清軍實際傷亡2086人,戰損比為0.4,打得不錯。
松樹坪之戰,是王廷臣部與清軍的次戰,后軍余部4833人全部陣亡,外加水師損失了113名水手,而清軍則傷亡2227人,戰損比是0.45,在四場仗當中數據最好。
最終,明軍一共傷亡18573人,清軍傷亡7447人,總的戰損比為0.4。這意味著每傷亡2.5名明軍將士,可以換得1名清軍士兵的傷亡。
次日上午,朱慈烺召集眾將,當眾宣布了這些數據,并進行了點評。
第一仗,清軍遭遇先鋒鄭國柱部,海陸聯合作戰的新戰法打得多鐸猝不及防,因此效果相當好,戰損比在四場仗中排名第二,而且比第一名只差一點點。
第二仗,雙方主力直接交手,此時多爾袞已經對明軍新戰法有所防備,因此這一仗戰績一般。但即便如此,戰損比仍然滿足了最低要求。
第三仗,王廷臣選定了金沙灘半島進行作戰,這里的地形不僅能發揮海陸聯合作戰的最大威力,而且再次超出了多爾袞的預料,打了清軍一個措手不及,0.4的戰損比也是相當不錯的,達到了平均水平。
第四仗,王廷臣采用了與敵人同歸于盡的打法,雖然十分慘烈,但戰績很好,0.45的戰損比是四場仗中最高的。值得注意的是,此戰清軍陣亡人數也是最高的,而且是唯一的一次陣亡數字比重傷數字還高,可以說給予了清軍最沉重的一擊。
朱慈烺講完后,眾將議論紛紛。
第四仗對大家觸動最大。事實證明,王廷臣選擇壯烈殉國,應該是經過審時度勢,并非沖動之舉。后軍將士們的鮮血終于沒有白流,他們創造了最佳的戰績,這是讓人感到十分欣慰的地方。
這些數據還順帶幫鄭森洗清了冤屈。事實證明,鄭森執行王廷臣的命令,朝岸上開炮是對的,如果當時他不這么做,王廷臣部會被清軍屠殺殆盡,而清軍卻不會有太大損失。這一仗將會是一場徹頭徹尾的悲劇,而不是后來看到的樣子。
當然,此戰中鄭森確有失誤,那就是不該將炮彈全都打光,以至于最后損失了一艘戰艦和100多名水手。這些損失完全是鄭森的經驗不足所致,本來是可以避免的,考慮到鄭森出任水師頭領的時間不長,這個失誤是可以原諒的,鄭森本人也多次表示要吸取教訓。
至此真相大白,白廣恩向鄭森致歉:“鄭頭領,是我錯了,我不該質疑你那天的決定。”
鄭森連忙擺手:“白總兵客氣了,你有疑問很正常,就連我自己回想起那天的戰斗,也不太確定做得對不對。直到今天聽大帥這么一說,我才算完全踏實了。”
鄭森的話讓眾人意識到,剛才光去注意每場仗的成敗得失去了,其實大帥能拿出這么翔實的數據來,讓大家看得一清二楚、心服口服,這本身也是一件令人驚奇的事情。
眾人自然清楚,清軍的傷亡數字在敵人那里也是高度保密的,洪督師派出那么多探馬都一無所獲,大帥竟然能搞到這么重要的數據,肯定是有自己的秘密渠道了。
洪承疇在佩服朱慈烺挖到這些情報之余,做了個總結:“有了這些數據,大帥的方略就不再是停留在口頭上,而是經受住了實戰的考驗。雖然四場仗下來,我軍損失嚴重,后軍甚至全軍覆沒,但我們平均2.5個人換對方一個人,照這樣打下去,多爾袞肯定吃不消。”
馬科表示贊同:“咱們在遼西的兵力是多爾袞的3倍,如果拿咱們的兵力去跟多爾袞的全部人馬兌換,這生意是很劃算的,我愿意做這筆買賣。”
曹變蛟笑道:“那是。要知道,多爾袞的人馬不僅是滿清最精銳的軍隊,也是最主要的機動兵力。要是這支部隊被打殘了,滿清的日子肯定很不好過。但對于我大明來說就不算什么了,大不了從關內調一些人馬過來就是。”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戰爭的態勢和走向越辯越明。
朱慈烺深感欣慰。剛到山海關時,他曾經對眾將暢談自己的方略,那時大家雖然覺得很有道理,但畢竟沒有經過實戰檢驗,面對彪悍的多爾袞、多鐸,大家的心中其實是存疑的。如今四場仗下來,他的新戰法獲得了大家的充分認可,終于站穩了腳跟。
這段時間明軍傷亡很大,士氣多少受到了一些影響。朱慈烺相信,今天這場討論有助于將士們重拾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