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官渡之戰結束
- 三國:董卓是我叔
- 卿是佳人
- 2061字
- 2022-11-14 04:33:21
第146章 官渡之戰結束
“諸葛先生快快請起!”
“此前,吾也是頗為頭疼,不知究竟何法,才可令諸葛先生為吾所用。”
“眼下,竟得諸葛先生敬佩,吾董某,實在愧不敢當!”
諸葛亮有多傲,世間無人不知。
董凡也不會自討沒趣,詢問諸葛亮為何違背誓言,愿奉他為主。
甚至,他都不用理會諸葛亮是否真心。
他有自信!
此番之后,諸葛亮會越看劉備,越覺得當初腦子是被門夾了,才會答應替劉備出謀劃策!
“董公不必自謙!”
“吾也曾得知‘麻風詭’之事,卻只因欲看董公笑話,便未曾對董公施以援手,吾心中有愧!”
“董公此番,于軍民同吃同住,未曾有過半分不耐,吾輩皆應效仿之!”
倘若換成旁人遇上此事,諸葛亮敢料定,絕不會有任何一人,有董凡這般氣魄,這般能耐。
不僅能輕松應對,甚至還可安撫民心。
董凡輕笑。
“吾只知,民乃國之根本,若無民,便無國!”
“若官員只知隔岸觀火,卻不能感同身受,又如何庇護一方百姓?”
聞言,諸葛亮徹底被董凡的大度和明智所折服!
……
休整數日,董凡將川四路軍將軍喚至跟前。
“川四路軍聽令!”
“末將在!”
“吾命汝川四路軍留于交州,戍守交州!”
“末將得令!”
隨后,便下令大軍休整,不日啟程,返回漢中。
聽聞董凡即將返回漢中,交州百姓與秦地流民紛紛趕往合浦郡。
一眾百姓跪于合浦郡太守府邸前,叩謝董凡恩情。
縱然董凡多次派人安撫,讓百姓無需如此,只需過好自己的日子便可,百姓卻仍舊不愿離去。
只為在董凡離開之時,可親自相送。
無可奈何,董凡只得親自前往,說服百姓。
“汝等,乃吾治下百姓,為汝等排憂解難,便是吾應當應分,汝等無需多言!”
“天下,乃百姓之天下,交州也乃百姓之交州!”
“若無汝等,便不曾會有吾等官員!”
若無百姓,便無官員?
百姓頓時感激涕零,紛紛跪地叩拜!
“董公與川軍,乃吾等恩人!”
【叮!收獲聲望值30!】
【叮!收獲聲望值50!】
……
【叮!共收獲聲望值985400!】
董凡無奈,只得在讓大軍速速整備,準備返回漢中。
果然,百姓們一路送出十幾里,眼看著便要追不上隊伍,這才一步三回頭的離開。
董凡苦笑一聲。
“若是甚得民心,也是一種負擔!”
諸葛亮聽聞,輕笑。
“世間,恐唯有董公,有此煩惱!”
雖說曹操也曾頒布屯田制。
但歸根結底,曹操于袁紹之戰,仍舊勞民傷財。
兩相交戰之處,更是死傷無數。
比起這樣的人,百姓當然更為愛戴董凡所率領的川軍。
……
一路顛簸,行至漢中。
方才抵達漢中太守府邸,董凡便瞧見一熟人。
“系師何故至此?”
張魯聽聞董凡歸來的消息,便在此處等候多時。
瞧見董凡,便展露笑意。
隨即上前,跪于董凡面前。
“系師!這是何故?”
對于這種見面就跪的情況,董凡還是接受無能。
“董公可還記得,彼時吾于董公所賭之事?”
打賭?
忽而,董凡這才想起。
剛來到漢中之時,對于要不要陳兵援曹,張魯與他有過爭執。
那時,他曾與張魯定下賭局。
若是曹操能以弱勝強,擊敗袁紹,張魯便愿奉上千金。
“系師此言,可是……”
張魯苦笑著望向董凡。
“正是!”
“眼下,曹操擊敗袁紹,袁紹敗退幽州以北!”
“吾今日前來,便是履行那日諾言!”
輕嘆一聲,董凡不禁感嘆道:
“原來,日子已經過去了這么久。”
張魯與諸葛亮,紛紛望向董凡。
久?
曹操能扳回局面,逐漸擊敗袁紹。
只用了一年半的時間,這難道還算久嗎?
隨即,二人也便釋然。
這一年半的時間里,曹操與袁紹纏斗不休。
而董凡卻利用自身優勢,接連取下四州。
比起曹操擊敗袁紹所用時間,當真是久了些。
不過,董凡也未曾感慨太久。
不多時,他便扶起張魯。
“系師不必如此,他日之言,不過戲言罷了!”
戲言?
放眼中煙,怕是也只有他董凡能說出這等“戲言”!
彼時,曹操勢弱,袁紹更是聚集百萬雄兵,欲揮師南下,直取曹操首級。
若非曹操逐漸分散和瓦解袁紹的勢力,而袁紹自認又太過自大,不愿聽信忠言。
誰人可料到,會有今日之事?
隨即,董凡將張魯迎入府邸。
一路環顧四周,張魯也是頗為感慨。
此前,這里便是他的地盤。
雖說將漢中讓于董凡他定然心有不甘,可看到漢中百姓安居樂業之時,他又徒生無奈。
并不是嫉妒董凡的能力,而是無奈,他為何便不曾有此番作為!
諸葛亮也是如此。
正因如此,他才會投入董凡麾下,愿奉董凡為主!
幾人暢談一番。
董凡這才得知。
袁紹眼下已經無法在踏足中原。
冀州雖未曾盡數落于曹操手中,但長城以南,卻已然盡在曹操掌握之中!
待張魯走后,董凡便問諸葛亮:
“吾并非漢室之人,若欲匡扶漢室,如何得以名正言順?”
聞言,諸葛亮大喜。
他的才能,終于有了用武之地!
立刻便為董凡分析局勢。
“董公對治下四州,均施以仁政,吾自認,若以民心,便是名正言順。”
諸葛亮認為,董凡已經獲得了四州百姓民心所向。
若以百姓之名,即便董凡并非漢室之人,又如何?
漢室既然已經衰落,便理應有人取而代之!
聽聞諸葛亮所言,董凡頗為震驚。
在這個非常注重血脈的年代,說出這種話,便是冒天下之大不韙!
可諸葛亮不僅說了,而且還說的泰然自若!
只能說,諸葛亮并非全然沒有才能,只是這才能,放在此時,有些過于超前!
而他,也并非如諸葛亮所想,意欲稱帝。
他是當真想要匡扶漢室。
隨即,董凡苦笑一聲。
“大漢浮浮沉沉四百載,正統方為天子,此法早已深入民心!”
“倘若諸葛先生此言公之于眾,怕是為世人所不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