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軍民和諧共處
書名: 三國:董卓是我叔作者名: 卿是佳人本章字?jǐn)?shù): 2092字更新時間: 2022-11-14 04:33:21
第128章 軍民和諧共處
“諸位百姓稍安勿躁,吾玄德定會想方設(shè)法,引汝等過河!”
話雖這般說。
可劉備卻早已在心中盤算。
究竟如何才可逼迫董凡對百姓出手。
今日,他親眼見證董凡屠戮蜀郡百姓,日后便可借此令董凡遺臭萬年!
此時。
諸葛亮湊上前來。
“若主公怒罵董凡,逼其動怒,蜀郡百姓必當(dāng)受其迫害!”
“此計甚妙!”
思量片刻。
劉備便將注意力轉(zhuǎn)移到董凡身上。
“董賊,汝便如同汝那叔父一般狼子野心,漢中皆歸于汝手,汝竟還不滿足!竟欲奪益州,汝是何居心!”
提起董凡,首先想到的便是董卓。
董卓可是出了名的遭人記恨,此番仇恨已然拉滿!
“牧公已死,汝竟未曾罷休,欲對蜀郡百姓趕盡殺絕,此等滅絕人性之事,汝怎能做得出來!”
百姓聽聞,無不心中驚恐。
先前,劉備便對這些百姓說過。
倘若此時董凡攻破蜀郡,必定不會留下蜀郡百姓性命。
且劉璋,便是被董凡氣死。
為保可安穩(wěn)取下益州,董凡必定會清除一切障礙!
“董賊,今日便是汝將吾等屠戮殆盡,吾等也絕不會臣服于汝!”
百姓惡狠狠等著董凡。
事實上,對于百姓而言。
哪方勢力互相掐架,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能否使百姓免受戰(zhàn)火波及,甚至安居樂業(yè)。
可經(jīng)過劉備一番渲染后,董凡明顯不是這樣的人。
“吾何時說過,要將汝等屠戮殆盡?”
董凡輕笑。
劉備這一招洗腦之術(shù),用在百姓身上還可以。
畢竟三國動蕩,百姓果腹尚且困難,又怎會識字明理?
當(dāng)然是劉璋跟什么人關(guān)系好,那自然就信誰的話!
百姓們不信,董凡也未曾多做辯解。
只是下令,命大軍原地扎營。
“扎營!”
“支起鍋灶,開伙!”
所有蜀郡百姓皆呆愣站在原地。
倘若當(dāng)真如同玄德公所言,眼下董凡必定將會對他們下手。
可為何卻突然原地扎營,甚至悠閑的支起鍋灶,準(zhǔn)備開伙?
百姓雖心生疑惑,卻仍舊不敢靠近分毫。
趙子龍也是此時方才明白,為何追擊之時,董凡命將士帶上糧草。
百姓們一路慌忙趕路,不敢停歇。
此時瞧見吃食,氣氛必定有所緩和!
不過片刻,川軍扎營之處,便有陣陣香味四散開來。
原本便饑腸轆轆的百姓,更是不自覺吞咽口水。
董凡起身,看向百姓。
“若是諸位不嫌棄,便過來同將士一同吃個便飯如何?”
“吾川軍所攜糧草,足夠諸位盡情享用!”
雖說董凡在劉備的口中,已經(jīng)成為十惡不赦之人。
可是面對食物的誘惑,和兩日來日夜兼程的甘露,也讓百姓們的意志力變得尤為薄弱。
此時,一小兒質(zhì)問董凡。
“為何,汝為何要拿飯食給吾等吃?”
董凡輕笑,想要靠近那小兒,卻被小兒雙親呵斥。
“董賊,莫要以為汝三言兩語便可輕易蒙騙吾等,吾等定不會信汝!”
未曾理會大人言論,董凡低頭看向那小兒。
“既然是飯食,便是給人吃的,若是餓了,便給汝些,可好?”
說罷,董凡拿來一碗羹湯,遞給小兒。
小兒與大人不同,大人尚且能用理智控制自己。
可小兒便是隨性而為,餓了便是要吃飽。
用力掙脫雙親,小兒接過羹湯,三下五除二便吃了個干凈。
“娘親,這羹湯好吃,娘親快來!”
未曾盯著這些百姓,董凡兀自回到營地,與將士們一同席地而坐,吃著飯。
百姓見董凡不曾有任何架子,竟與將士同吃,頓時心生疑惑。
眼前他們所見之人,當(dāng)真是玄德公口中那狼子野心之輩嗎?
一群小兒涌入軍中。
川軍熱情接待,小兒們聚在一處,吃的開懷。
不斷有孩童笑聲傳來,終于令百姓卸下防備,緩緩靠近川軍營地。
更有將士熱情招呼:
“老鄉(xiāng),快來,若是晚了,怕是就要沒有了!”
聞言,百姓頓時蜂擁而上。
果腹之后,百姓好奇詢問將士。
“此等不忠不義之人,汝等為何愿追隨之?”
“不忠不義?何人所言?”
一小將聽聞有人咒罵董凡不忠不義,頓時怒不可遏!
“吾乃漢中人氏,漢中在系師治下,雖一片太平之景,可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體之事卻總有發(fā)生!”
“若不是董公前來,為百姓分發(fā)錢糧,傳授吾等種植灌溉之法,吾等又怎會心甘情愿追隨之?”
分發(fā)錢糧?
還曾傳授種植灌溉之法?
蜀郡百姓,聞之色變。
“休要胡言,董凡乃貴族出身,又怎會知曉種植灌溉之法?”
縱然董凡有落魄的時候,但百姓卻不相信,一個錦衣玉食的人,竟然能令百姓這般敬佩。
“此乃千真萬確之事!汝等為何不信?”
“可曾聽聞土豆一物?那便是董公賜予吾等之良種!”
“若加以董公所授灌溉之法,便可令畝產(chǎn)增至十石!”
聞言,蜀郡百姓駭然。
“畝產(chǎn)十石?此言當(dāng)真?”
小將無比驕傲。
“自是千真萬確之事,若汝等不信,便可隨意去漢中查問,若有一人所言與吾不同,吾自愿提頭來見!”
聽聞此言,蜀郡百姓對董凡大為改觀。
若可隨意查問,那必定確有此事!
小將見百姓詫異,又道:
“若董公取下益州,便可令益州百姓皆受此益,也不知汝等為何要逃!”
為何要逃?
當(dāng)然是因為劉備曾到處宣揚,董凡并非善類。
更加不會善待蜀郡百姓。
眼下,百姓卻對漢中心馳神往。
誰人不想過那安居樂業(yè),不愁吃穿的日子?
河對岸。
劉備遠(yuǎn)遠(yuǎn)瞧著,蜀郡百姓竟與董凡大軍融為一體,錯愕不已。
“董凡此人,究竟有何妖法,為何此等境遇,竟還能收復(fù)民心?”
未等諸葛亮答復(fù),便有斥候來報!
“報!主公,一路大軍與吾軍前方襲來,還望主公速速定奪!”
前方襲來大軍?
劉備心下駭然。
“莫不是那路不知名大軍?”
“正是!”
劉備頓時慌了神。
這一路不知名大軍所到之處,戰(zhàn)無不勝。
若此時對上,他絕無勝算!
“撤!”
“命大軍速速撤離!”
說罷,他便一人策馬現(xiàn)行撤退。
其身旁諸葛亮緊隨其后。
而劉備妻兒老小,此時卻無人照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