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看不懂
- 三國:董卓是我叔
- 卿是佳人
- 2061字
- 2022-11-14 04:33:21
第106章 看不懂
“牧公!”
“主公!”
見劉璋吐血暈倒,文臣武將頓時六神無主。
唯有董凡,面上笑意未減,率領親軍,一路離開蜀郡。
路過犍為郡。
董凡攜十萬通行簽,大搖大擺入城。
犍為郡太守見狀,還道是袁紹打進來了,立刻命府兵前去抵擋。
可未曾想,董凡徑直走進太守府。
“吾乃漢中太守董凡,奉牧公之名,收取太守官印!”
奉劉璋之命?
犍為郡太守人都傻了。
他怎么未曾聽說過此事?
剛想爭辯幾句,便忽而想到,面前此人正是不費一兵一卒,奪下廣漢、巴郡的漢中太守董凡,頓時打消了反抗的念頭。
拿到太守官印,董凡留下一名親軍校尉,交代他仿照巴郡、治理犍為郡,便直奔漢中。
此事傳入劉璋耳中。
悠悠轉醒的劉璋,再度口吐鮮血,不省人事。
驚得蜀郡眾人不知所措,甚至有人暗中謀劃,叫何人接替益州牧一職。
漢中。
百姓守在城門前,久久不肯離去。
他們也聽聞了發生在巴郡的事情,更聽聞董凡率軍前往蜀郡之事。
皆擔憂董凡,便自發的守在城門前,等待董凡凱旋。
一陣馬蹄聲入耳。
眼尖的百姓站在城門口,瞧見了遠處飛奔而來的軍隊,紛紛出城相迎。
董凡見狀,命令大軍減速,莫要沖撞了百姓。
待行至城門,董凡便翻身下馬。
百姓見狀,紛紛涌上前來。
“董公此行可否一切安好?”
百姓們的視線,在董凡的身上掃過。
似乎想要確認董凡是否受傷,董凡心中更是涌上一股暖流。
雖說三國時期,百姓并不起眼。
可就是這群樸實無華的人,才會將所為的大人物的一點恩情,永遠銘記于心,甚至涌泉相報。
“令諸位擔憂,實乃吾之罪過!”
“不過,吾救駕牧公有功,牧公賞漢中戰馬五百匹、通行簽十萬支。”
“另又將犍為郡太守官印交付于吾,命吾親自治理,必令犍為郡百姓如同漢中百姓一般,有飯吃,有衣穿,病中有藥石可用!”
聞言,百姓頓時激動不已,紛紛跪地,叩謝董凡。
“董公英明,蓋世無雙!”
“董公英明,蓋世無雙!”
【叮!收獲聲望值50!】
【叮!收獲聲望值50!】
……
【叮!共收獲聲望值115400!】
聽著聲望值不斷增長的提示音,董凡心中暗爽。
回到太守府衙。
董凡過了幾日清閑日子。
可未曾閑下幾日,董凡便茶不思,飯不想。
趙子龍見狀,連忙詢問緣由。
“主公進來可否身體抱恙?”
董凡搖頭。
“那為何主公食欲不振,無法安枕?”
董凡還是搖頭。
趙子龍沉默。
難不成要給主公尋個女子來?
趙子龍又覺得不妥。
正當他思量對策之時。
董凡忽然抬頭望想趙子龍。
“子龍,命人擬定布告,吾要廣納賢士!”
廣納賢士?
趙子龍雖不知董凡為何突發奇想,欲廣納賢士,但仍舊照做。
“是!”
也不是董凡閑的無聊。
而是這兩日他研究了一下系統商店后發現,他身邊可用之人還是太少。
雖說趙子龍也算是能人,可畢竟只有一個,分身乏術。
且日后行軍打仗,多半仍舊要依靠趙子龍。
若是派趙子龍做一些旁的事情,怕是大材小用了。
這才生出廣納賢士的想法。
而他廣納賢士,于旁人也有所不同。
旁人都是遍訪又名之士,而董凡之求百姓舉薦。
在趙子龍命人擬定的布告當中,但凡舉薦能人之人,皆有賞錢可領。
可即便如此。
百姓推舉出來之人,也僅有三人。
見過那三人之后,董凡仍舊覺得不滿足。
三個人,如果將益州收入囊中,三人怕是連治理益州都不夠,何談宏圖大業?
隨即,董凡便想到了另一招。
董凡召集百姓于太守府衙門前。
“大漢皇室凋零,天下大亂,百姓疲于求生,更無人通曉識文斷字之法。”
“因此,吾要再漢中建立書院,讓百姓皆可讀書認字!”
讀書認字?
這件事,并未得到全部百姓的認可。
在這個時代,能活著,都是一件極為不易的事情。
雖說在董凡的治理之下,漢中已經從原來的百姓勉強糊口,到家家戶戶不愁吃穿的小康水平。
可是讓這些出身貧苦的百姓,花費時間和金錢去讀書,他們多半還不能接受。
董凡當然也明白這一點。
“若汝等子女皆可識文斷字,便可入府衙當差,月月領取俸祿。”
進入府衙當差?
百姓們一臉不可置信。
原本能進入府衙當差之人,皆是經由熟人推薦,且必定要懂得識文斷字之法。
如今董凡竟許諾,若能夠識文斷字,便可以進入府衙擋拆,百姓不免有些向往。
“只是,若建立書院,便要修建房舍,此事還需諸位助力!”
修建房舍?
需要百姓助力?
若是讓百姓拿出錢財來,百姓們自然是猶豫不決的。
畢竟苦日子過怕了,誰都不愿意把銀錢拿出來。
“吾承諾,待房舍建成之日,所有參與百姓,皆可領取五十兩白銀!”
“除此之外,吾還需數名教書先生,只要是舉薦一名懂得識文斷字的先生,便可領取二十兩白銀的賞錢!”
之前,便有人在為董凡舉薦賢士的時候,拿到了賞錢。
如今聽聞只要向董凡推薦能識文斷字之人,便可拿到賞錢,百姓們再次肺疼起來!
“董公,您要什么樣的人?”
“董公,我家便有一親戚懂得識文斷字!我這邊找來!”
董凡輕笑應付百姓。
一旁卻又一人從頭看到尾。
此人,正是被董凡軟禁于漢中的曹宇公子。
這段時間,董凡因為太忙,不曾去看過他。
而他,雖然名為軟禁,但來去自由,只不過身邊有董凡親軍盯著。
近來,百姓們時常在外聚集,曹宇好奇百姓為何不在家中務農,竟頻繁出現在太守府邸附近,便前來查看。
未曾想到,竟然聽聞董凡想令百姓皆能識文斷字。
而且,需要百姓建造房舍,還給賞錢。
此舉只為民心?
可他總覺如今董凡實在不缺民心。
為廣納賢士?
他不懂。
不過,他卻未曾上前詢問,轉身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