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欲將巴郡交給劉循
- 三國:董卓是我叔
- 卿是佳人
- 2067字
- 2022-11-14 04:33:21
第101章 欲將巴郡交給劉循
這位潛入蜀郡的副將,便是劉璋之子劉循!
劉循自以為偽裝的很好。
縱然董凡識破了他副將的身份,卻并不知他是劉循。
見董凡被部下偷襲,他也不鬧。
劉循好奇問道:
“方才吾麾下將士偷襲董公,董公為何不惱?”
董凡笑著反問:
“吾為何要惱?”
劉循皺眉。
“他早已言明,受劉公之命,前來取你性命,你竟不惱?這是為何?”
聞言,董凡朗聲笑開。
“身處亂世,吾坐擁漢中,意取吾項上人頭者,多如過江之卿。”
“若個個都要吾惱怒一番,未曾等人取走吾項上人頭,怕是吾早已怒火攻心,命不久矣!”
劉循突然發覺,面前這位年輕男子,看似年輕,實則老成持重。
隨即,劉循拱手道:
“聞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董凡面上笑意更濃。
“劉循公子謬贊,董某實愧不敢當!”
聞言,劉循更是駭然。
“爾竟知曉吾之身份,為何還……”
董凡輕笑不語。
對于劉循這個人,董凡也算是頗有一番了解。
此人能文能武,雖武技不如趙子龍,但也是三國時期不可多得之輩。
劉循雖然能文善武,但卻有一個致命缺點。
他怕死!
非常怕!
從史書上劉循的記載便可窺得一二。
劉循多次堅守城池,雖布防得當,但最終卻主動投誠。
是因為打不過嗎?
不!
是因為怕死而主動投誠。
他成先投誠于劉備,而后又投誠于孫策。
雖沒有骨氣了些,但終究還算是個人才。
這便是董凡與他兜了好大個圈子的原因!
見身份被董凡識破,劉循面色尷尬。
又因方才部下對董凡出手,未能得逞,劉循部下于董凡親軍更是對峙而立,互不相讓。
現場氣憤變得尷尬,董凡面上卻笑意未減。
“此番劉循公子前來,想必便是為了巴郡太守官印而來,吾所言可對?”
劉循不語。
一時之間,他揣摩不透董凡的心思。
此人看似料事如神,不論是他的身份還是來意,都猜中了。
可為何卻遲遲不曾動手,甚至還與他身處茶棚,相談甚歡?
董凡見劉循仍舊防備著他,也不戳破。
揮了揮手。
“來人啊!”
“去將巴郡太守官印取來!”
巴郡太守官印正在衛碑手中,而衛碑此番也跟隨在董凡身邊。
聞言,即刻交出太守官印,遞給董凡。
董凡卻轉手將太守官印推到劉循面前。
“并非吾執意奪取巴郡,劉循公子也曾親眼目睹,如今巴郡于漢中百姓來往密切,巴郡更是欣欣向榮,豈不美哉?”
此話,劉循無法反駁。
若百姓安居樂業,免受戰火波及,誰又愿南征北戰?
于他而言,若能活在巴郡,且此生都不見戰火,他倒是愿意舍棄身份。
只可惜,益州牧是他的父親。
而董凡卻一聲不吭奪走了巴郡的太守官印。
他不能枉顧父命。
只是……
董凡為何要將官印拱手奉上。
正欲詢問緣由,劉循卻見董凡再度開口:
“若劉循公子想要取走官印,不是不可,但需說服劉公,令巴郡按照吾留下的律例自制,且由劉循公子出任巴郡太守,吾便愿將太守官印拱手奉上!”
此舉,董凡也是想要試探劉循的骨氣。
“爾此言何意?”
“明知吾父命吾前來取走官印,如今又妄想挑撥吾父子關系?”
劉循突然想到了這一層。
雖說巴郡好,但若枉顧父命,他便會遭天下人唾罵。
這等事情,他不愿做!
“劉循公子多慮了。”
“吾從未有此意。”
隨即,董凡從空間戒指當中取出兩本書籍,假意是從懷里取出,放在劉循面前。
“這本,名為《富國策》,乃是一位高人所撰寫,其中言明如何才能國富民強!”
“劉循公子,民乃國之根本,若無民,亦無國!”
隨即,董凡指向另一本。
“這本,名為《河圖》,上繪制了巴郡附近的河流走勢圖,并且言明如何之力水患,旱災,對百姓民生大大的有益!”
當然,這本《河圖》是董凡改良過后的版本。
其中繪制的河流走勢圖,只有巴郡附近的部分,其余的部分,董凡并不打算交給劉循。
而董凡的這番話,聽得劉循云里霧里。
迷惑之際,他竟鬼使神差一般,拿起桌上兩本書籍,細細閱讀。
不過翻看了兩三頁,劉循便面露驚訝之色。
“這書,當真可贈與我?”
劉循發現,這兩本書當中的內容,對于眼下的州郡之力都有極大用處。
若是能將書中內容用于實處,收益之人不僅僅是百姓,更多的還是他的父親,益州牧劉璋!
“若劉循公子愿替吾游說劉公,這兩本書,吾愿與太守官印一起,拱手奉上!”
劉循沉默。
說服父親,并非不可能。
但這兩本書,卻令劉循舍不得放手。
隨即,一個大膽的想法出現在了劉循的腦海當中。
來不及思量。
劉循便直接跪在董凡的面前。
“吾劉循,愿繼任巴郡太守一職!”
董凡笑著點頭。
剛準備將太守官印交給劉循,卻聽聞背后傳來一道呼喊。
“董公不可啊!”
“對,董公萬萬不可將太守官印交予劉璋之子!”
百姓們跪在地上,滿臉焦急的看著董凡。
這倒是董凡意料之外的事情。
雖說苛政在三國時代確實存在,但將太守官印交給劉循,他也把丑話說在前頭了。
劉循必須按照他定下的規矩來之力巴郡。
否則,他不介意將之前不費一兵一卒,便奪取巴郡太守官印的事情,在劉循的身上重演一遍。
正欲向百姓解釋。
董凡身后原親軍校尉衛碑,也跪下請愿。
“主公,劉璋之子定與劉璋別無二致,若將巴郡交予劉循,便是置百姓于不顧,還請主公三思!”
而劉循身后的將士,也立刻跪下。
大有一種不甘示弱的意味。
“公子,萬萬不可聽信讒言,若公子替此人游說主公,主公必定心寒不已。”
“屆時,離間了主公于公子之間的父子情分,便正落入董凡此等小人設下的圈套!”
“正是,公子,區區巴郡官印,直接搶來便是,為何要向董凡下跪,萬萬不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