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朝那些事兒·第壹部(2021年 增補版)
- 當年明月
- 1993字
- 2021-10-12 15:38:06
第一章 童年
〇 一切的事情都從1328年的那個夜晚開始 農民朱五四的妻子陳氏生下了一個男嬰 大家都知道了 這個男嬰就是后來的朱元璋
◆ 我們從一份檔案開始
■ 姓名→朱元璋
■ 別名/外號→朱重八、朱國瑞
■ 性別→男
■ 民族→漢
■ 血型→?
■ 學歷→無文憑,秀才舉人進士統統的不是,后曾自學過
■ 職業→皇帝
■ 家庭出身→貧農(至少三代)
■ 生卒→1328—1398
■ 最喜歡的顏色→黃色(這個好像沒得選)
■ 社會關系→父親:朱五四 農民
母親:陳氏 農民
(不好意思,史書中好像沒有她的名字)
座右銘→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
一切的事情都從1328年的那個夜晚開始。農民朱五四的妻子陳氏生下了一個男嬰,大家都知道了,這個男嬰就是后來的朱元璋。

大凡皇帝出世,后來的史書上都會有一些類似的怪象記載,比如刮風啊,下暴雨啊,冒香氣啊,天上星星閃啊,到處放紅光啊,反正就是要告訴你,這個人和別人不一樣。朱元璋先生也不例外,他出生時,紅光滿地,夜間房屋中出現異光,以至于鄰居以為失火了,跑來相救(《明實錄》)。
然而當時農民朱五四的心情并不像今天我們在醫院產房外看到的那些焦急中帶著喜悅的父親們,對已經有了三個兒子、兩個女兒的父親而言,首先要考慮的是吃飯問題。
農民朱五四的工作由兩部分構成,他有一個豆腐店,但主要還是靠種地主家的土地討生活,這就決定了作為這個勞動家庭的一員,要活下去,就只能不停地干活。
在小朱五四出生一個月后,父母為他取了一個名字(元時慣例):朱重八,這個名字也可以叫做朱八八。我們這里再介紹一下,朱重八家族的名字,都很有特點。
朱重八高祖名字:朱百六;
朱重八曾祖名字:朱四九;
朱重八祖父名字:朱初一;
他的父親我們介紹過了,叫朱五四。

朱重八家族
取這樣的名字不是因為朱家是搞數學的,而是因為在元朝,老百姓如果不能上學和當官就沒有名字,只能以父母年齡相加或者出生的日期命名(登記戶口的人一定會眼花)。
朱重八的童年在一間冬涼夏暖、四面通風、采光良好的破茅草屋里度過,他的主要工作是為地主劉德家放牛。他曾經很想讀書,可是朱五四是付不起學費的,他沒有李密牛角掛書那樣的情操,自然也沒有楊素那樣的大官來賞識他,于是,他很老實地幫劉德放了十二年的牛。
因為,他要吃飯。
在此時,朱重八的夢想是好好地活下去,到十六歲的時候,托村口的吳老太做媒,找一個手腳勤快、能干活的姑娘當媳婦,然后生下自己的兒女,兒女的名字可能是朱三二或者朱四零,等到朱三二等人大了,就讓他們去地主劉小德家放牛。
這就是十六歲時的朱重八對未來生活的幸福向往。
此時的中國,正在極其腐敗的元王朝的統治下。那些來自蒙古的征服者似乎不認為在自己統治下的老百姓是人,他們甚至經常考慮把這些占地方的家伙都殺掉,然后把土地用來放牧(《元史》)。從賦稅到徭役,只要是人能想出來的科目,都能用來收錢,過節要收“過節錢”、干活有“常例錢”、打官司有“公事錢”……怕了吧,那我不出去還不行嗎?不干事還不行嗎?那也不行,平白無故也要錢,要收“撒花錢”。服了吧?
于是,在這個馬上民族統治中國六十余年后,他們的國家機器已經到了無法承受的地步,此時的元帝國就好像是一匹茍延殘喘的駱駝,只等生命中那最后一根稻草。
參考消息 五年五個皇帝
1328—1333,這是元的多事之秋。1328年,也孫鐵木兒(泰定帝)病死,他剛九虛歲的兒子阿速吉八(天順帝),即位不到一個月就被堂叔圖帖睦爾(文宗)趕下了臺。圖帖睦爾繼任后怕親哥哥和世?(明宗)造反,便借禪讓的名義將和世?捧上龍椅又將其毒殺。在接下來的三年任期中,圖帖睦爾不斷夢見哥哥毒發的樣子,于是吩咐他死后由哥哥的兒子懿璘質班(寧宗)即位,沒料到這個七歲的小孩即位一個月就病死了。最后,就由和世?的另一個兒子——被親爹流放荒島、被朱元璋稱做“順帝”的妥懽帖睦爾接掌皇位。
這根稻草很快就到了。
1344年是一個有特殊意義的年份,在這一年,上天終于準備拋棄元了,他給中國帶來了兩個災難,同時也給元挖了一個墓坑,并寫好了墓志銘:石人一只眼,挑動黃河天下反。
他想得很周到,還為元準備了一個填土的人:朱重八。
當然朱重八不會想到上天會交給他這樣一個重要的任務。
這一年,他十七歲。
很快一場災難就要降臨到他的身上,但同時,一個偉大的事業也在等待著他,只有像傳說中的鳳凰一樣,歷經苦難,投入火中,經過千錘百煉,才能浴火重生,成為光芒萬丈的神鳥。
朱重八,來吧,命運之神正在等待著你!
參考消息 看看你在不在這五姓中
1337年,朱光卿等起義發生時的當朝太師,就是鼓勵文宗、明宗趕跑天順帝的伯顏,此人“擅爵人,赦死罪,任邪佞,殺無辜,諸衛精兵收為己有,府庫錢帛聽其出納”,各類頭銜加起來有二百四十六字之多,連素有“封號女王”之稱的慈禧太后都不是對手。他還提議:殺掉張、王、劉、李、趙五姓漢人。但這五姓是中原大姓,元帝怕人死得太多而否決了。其實從伯顏的角度來看,他是想通過極端控制民族界限的方式,重啟當年忽必烈的盛世,他從心底認為這樣做是保證元朝長治久安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