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文化碰撞
- 大明:不裝了,我爹是崇禎!
- 我是南山貓妖
- 2034字
- 2021-10-20 13:17:12
鄭慈烜深思熟慮后這般解釋道:
“不只是墨學,我不是還說要學新學么?馬上就可以開始了,我希望思想要出現百家爭鳴的盛世。”
但廣宏博還是眉頭緊皺,他的脾氣已經涌了上來了:
“就是你之前與我說的科學?我認為學新學沒有問題,但我們華夏千年的傳統儒學就不教了么?而且他墨學憑什么與我儒學占據同等得地位?豈有此理?”
畢竟一個廣宏博是一個真性情的儒生,它有著自己文人的傲骨,不然也不會寧愿而死鄉(xiāng)間也不愿與大明官場同流合污。
鄭慈烜連忙安撫道:
“廣先生,不是,儒學也學也要學,墨學也要學,科學也要一同學。”
“之前我比較忙,這教育之事也沒準備太好,我認為墨學并不亞于儒學,我的科學更是一絕。”
“所以要百家爭鳴,孰優(yōu)孰劣,得由世人分說!”
“我也準備的差不多了,以后我也會教科學。”
廣宏博還是覺得鄭慈烜現在有些不可理喻,但他并不覺得自己的儒學會輸給墨學和鄭慈烜的科學,他傲氣十分的直接邀戰(zhàn)般說道:
“好一個由世人分說,那我們便比比,你的科學,我的儒學,他的墨學,誰在才更值得世人去研習!”
就在此時響起了系統提示。
“抉擇一:答應廣宏博,舉辦一場演講比賽,獎勵:青蒿素制取方法及其原理。”
“抉擇二:拒絕廣宏博,獎勵:五千鐵騎。”
青蒿素!鄭慈烜大驚,青蒿素是治療瘧疾耐藥性效果最好的藥物,而現在大明貧民也被瘧疾所困。
之前鄭慈烜招人,是不招有病的,因為害怕瘧疾,這時候對抗瘧疾的水平并不算高,而且瘧疾容易傳染。
這個時代不知道有多少人死于瘧疾。
但鐵騎五千也真的很香啊!這是一筆巨大的軍事實力。
只不過在鄭慈烜仔細思考過后,還是沒有選擇五千鐵騎。
一是現在還不到起義的時候。
二是這么多鐵騎,也太難養(yǎng)了,耗錢耗糧啊。
三是等蒸汽機工藝逐漸成熟,后膛槍出現,鐵騎便不再需要。
而青蒿素,能救人無數,這一點足以讓鄭慈烜選擇它。
而且學術交流,思想碰撞,本就是好事,鄭慈烜再三考慮過后,選擇了答應:
“也罷,些許時日后,我會舉行一場演講,我們三學便來比試比試!”
廣宏博扭頭就準備走,但好像想起了什么事,轉頭又一次找到鄭慈烜:
“話說簡化漢字之事,你最近可有進度?”
鄭慈烜對廣宏博這個老先生還是十分滿意,這么快的日子里,就讓莊里第一批人都學會了漢字,說不上大部分漢字,但日常基本讀寫能力已經完全達標。
廣宏博是個有耐心也是個負責的好先生,也是鄭慈烜請來的第一位書生。
鄭慈烜笑著走了過去,從路邊撿了根樹枝,在泥土上又寫下了幾個簡體字和繁體字,廣宏博立馬跟著蹲下去研究。
“這個‘劉’以文加刀看起了確實舒服,而現在這個‘劉’確實是復雜一些,但這個‘劉’最早的一支來源于祁姓,是帝堯的后裔,這樣改合適么?”
“這個‘滅’比起這個‘滅’言簡意賅,而且霸氣側漏,火上一橫,蓋住了火即為滅,但...”
“確實不錯,我的趕緊去拿筆墨紙硯記下...”
此時鄭慈烜已經不見蹤影,他又跑了。
回到房中,小娟已恭候多時,嘴甜甜的說道:
“少爺,這么早回來了。”
鄭慈烜往椅子上一靠:
“腦瓜仁疼,路上被廣先生逮住了,給我整了一頓說教,搞得我的要開始備課了。”
小娟立馬心領神會,跑了過來給鄭慈烜捏捏太陽穴:
“備課?公子您也要教書?”
鄭慈烜閉著眼睛:
“莊子里所有人都要學,你也要學。”
聽到這小娟開始犯嘀咕了:
“啊!小娟不擅長學習,小娟之前學寫字都學了好久,還被先生罵。”
惹的鄭慈烜一陣開心,他想起來這具身體的記憶中,之前因為自己是個傻子,所以小娟就要陪自己讀書,然后小娟陪讀卻還一直學不好,一直挨罵。
于是很快這個消息便在莊子里傳開了,之前教他們寫字,教年輕人儒學,現在又多了個墨學,鄭慈烜還要親自教個什么新學。
莊子大家都態(tài)度不一,有的十分興奮:
“我讀了書,是不是以后可以去考科舉?”
“做夢,咱就幾個農民,莊主會讓你去考?”
“人家莊主說了,成績好的可以去考?而且他還資助路費。”
“莊主大人太好了吧!”
“今天開始我要好好讀書。”
“...”
而有一部分人則有些迷茫
“我一個老鐵匠,四十有幾了讓我學寫字就夠折騰了,還搞什么新學?”
“對啊,我就一個老農民,讓我孩子讀讀書就是,我還讀什么書?有這空我不如去學點手藝。”
“...”
但鄭慈烜的要求還是所有人都要參加演講,無論莊子里的人,要不要學這些東西,鄭慈烜都認為這次思想的碰撞他們要參與。
他認為至少得拔高這些人的知識水平,才有未來。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就連這莊子的教育都做不好,以后革命成功如何改變華夏全國上下的教育?
這里對鄭慈烜來說也是試點,嘗試提前二百多年進行新文化運動,提前二百多年嘗試改變封建儒學教育。
于是預定于不久后開始演講,這天全員休息半天,都來聽這開學第一課。
鄭慈烜找到了墨文,他將此事說了一遍,然后問道:
“你們墨家那邊拍誰出戰(zhàn)?”
墨文拍了拍自己的胸脯自信滿滿:
“就我啊!”
鄭慈烜看了他一眼笑著答道:
“行,不耽擱研究的話就隨你。”
此時不知為何,還傳遍了整個廣州府,提起了廣州府文人的興致,不少儒家文人也決定要來看看此次演講。
對于其他人要來觀看,鄭慈烜概不拒絕,若自己能由此直接掀起一陣新文化運動那是最好。
由此科學與傳統學問的第一次碰撞將由此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