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工業革命!
- 大明:不裝了,我爹是崇禎!
- 我是南山貓妖
- 2081字
- 2021-10-19 13:15:16
在高強度的工作后,鄭慈烜終于休息了一整天,從早睡到晚,那些研究人員也睡了一天。
第三天,他們不約而同的全回來到了研究室,都滿懷欣喜的看著這蒸汽紡紗機。
蒸汽機打火,蒸汽開始嘶嘶作響,喂入纖維條,伴隨著機器嘎吱嘎吱的聲音,布不斷的從機器產出。
除了需要人打火,放燃料,就只要將纖維條喂進去,其他的過程全不需要人力!
“不可思議!”
到現在還有研究人員覺得這不可思議,即便是他們親手所做,還是覺得不可思議。
鄭慈烜將所有人集結到了一起,此時他眼神中貌似充滿了萬丈光芒,之前從廣州城回來時候的那一絲迷茫已然不見。
他大聲的對所有科研人員說道:
“你,我,準確的來說,是我們,是我們創造了未來!我們將掀起一場變革!一場工業的大變革!”
“我愿稱之為工業革命!”
“雖然我們跨出了這傳奇的第一步,但眾所周知,路漫漫其修遠兮!”
“這蒸汽機還是初代,效率低得很,還有很好的改進”
“未來的路還很長!我們還有更多東西要研究!而你們每一個人,都是將載入史冊的大科學家!”
然后鄭慈烜做出了很多幾個工業化進程的計劃。
首先就是造更大效率更高的蒸汽機,首先要造能輔助煉鋼的機器。
有了足夠的鋼鐵工藝,工業才能快速發展,鋼鐵是研發優先級最高的。
然后就是水泥,若湊齊蒸汽機,鋼鐵,水泥三件套,就可以造工廠。
能設想未來工業化進程加速,蒸汽機驅動著煉鋼,廢氣從水泥造的大煙囪排出。
雖然不環保,但這是歷史的進程,是發展的必經之路。
但這是一條漫長的路,剛剛造出第一臺蒸汽機,而原本第一次工業革命可是耗費了近百年。
第二優先級是改變現有生產結構,加強標準化,制造統一標準的工具。
以及制造車床,車床是主要用車刀對旋轉的工件進行車削加工的機床。
在車床上還可用鉆頭、擴孔鉆、鉸刀、絲錐、板牙和滾花工具等進行相應的加工。
別的不說,普車還是能造的出來的,沒有蒸汽動力能用比較古典的那一版,靠手拉或腳踏,通過繩索使工件旋轉,并手持刀具而進行切削的普車。
若到時候能造出能用蒸汽機驅動的車床那更好。
車床能造許多零件,現在都是鐵匠純手工打造,精度不高而且效率很低,制造車床十分重要。
若車床之事能順利,那么量產有膛線的后膛槍,也指日可待!
最后優先級不高,但也要進入研制隊列的。
鄭慈烜認為比較重要的就是鉛筆,古代讀書很貴,就是因為筆墨紙硯貴,所以這也是古代教育很難普及開來的原因。
紙的話暫時沒什么辦法改進,除非機器產紙,那又得很久之后。
所以只能從筆來下手,鉛筆用石墨為原料便宜的很,也可以擦改,雖然重要的文書沒法使用,但平時練習是可以使用,至少降低了讀書的成本。
這么多計劃,很多科研人員充滿了興趣,畢竟他們就是干這個的。
很快便又進入了快樂的學術討論之中。
討論結束后,墨文又一次找到了鄭慈烜:
“公子,您野心不小啊!就按照你的設想,若能做出來,不止整個大明,整個世界都要為您顫抖!”
鄭慈烜看了他一眼,微微笑著說道:
“不是我,是我們,是大家的功勞。”
墨文不搭這茬,直接道明來意:
“我姓墨,您應該聽說過墨家...”
鄭慈烜早就猜到了,哈哈一笑:
“我怎能不知?墨家機關術!天下一絕!”
說道墨家機關術,墨文一臉驕傲,但他的驕傲慢慢的消散,聳了聳肩說道:
“哪您應該知道顯學之爭,我們墨家敗于儒家,現在儒家盛行天下。”
“我們墨家現在只剩那么一小批傳人了,而現在儒學盛行,不待見我們墨家,所以我們墨家弟子一般不出世,像我這只是個意外。”
可鄭慈烜頓時來了興趣,還有墨家弟子這等好事?
鄭慈烜言語中帶這些興奮說道:
“我這里可不搞獨尊儒術!不說機關術,你在我這教墨家學問我都沒有意見!”
“我個人還是蠻認同兼愛非攻的。”
墨文雙眼放光:
“此話當真?”
鄭慈烜手一擺,四十五度仰望著星空:
“我巴不得在我這里百家爭鳴,我不讀儒學,也不懂你們墨學,我只追求科學!”
墨文不解:
“何謂科學?還有你之前所說大科學家為何物?”
鄭慈烜只是微微一笑:
“以后你會知道的。”
墨文也不過多追問,直接這般說道:
“我可否能將我那些墨家弟子帶來?他們有些懂機關術,有的只學了墨學。”
墨文本只想將墨家一些機關師帶來,畢竟此處可以說是機關術最發達的地方。
但在鄭慈烜的言語過后,他覺得墨家中的弟子都可以來此地,至少是自由的,鄭慈烜也不會排擠他們。
鄭慈烜即言:
“我全都要!”
機關師當然是要的,但讀書人也很重要,他絕不會讓他莊子里的人死學儒學。
當墨文想走的時候,鄭慈烜叫住了他:
“請問,你知道宋應星在何處么?”
墨文眉頭微微一皺,問詢道:
“《天工開物》的作者,宋應星先生?你找他作甚?你也要拉他入伙?”
鄭慈烜拍了拍旁邊的蒸汽機:
“我就不信,有這個他會不愿意來?”
墨文微微一笑,他想起來自己第一次見珍妮紡紗機時候,毫不猶疑的就過來了,他覺得宋應星應該也會前來:
“好,若宋先生能來最好不過。”
“什么時候啟程?我與唐沙也一同前往,我們也能和他談談。”
鄭慈烜眼珠子一轉:
“好,等農忙過后再去。”
不知不覺,已經到了收獲的季節了,雜交水稻已經成熟了。
鄭慈烜穿越過來也有了半年,鄭慈烜集合了一眾農民,前去收割水稻。
趙伯從不下田收稻子,但今天他跟著鄭慈烜破例下田,去看看這水稻真有鄭慈烜所說的那么神奇么?
當所有人到達稻田里的時候,全部人都驚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