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魯桓公帶夫人出國
- 春秋齊國風云
- 千里草人
- 2101字
- 2021-09-30 13:00:00
魯桓公那個高興啊,這個齊侯,比自己已經(jīng)過世的岳父齊僖公更懂得尊重魯國啊。
于是,魯桓公回書約定在合適的時機舉行盟會。
齊襄公又派使者對魯桓公說,先君僖公非常喜愛魯國夫人,他老人家去世前也沒見到她,齊國眾兄弟姐妹都很想念她。
要不,請魯侯到時帶夫人一起來齊國看看兄弟姐妹們吧。
魯桓公心里笑了,這個齊侯,看來也沒什么大作為,還惦念著這種小事。
魯桓公做的是大好事,他從天子周莊王那里回來,接下來按程序就要到齊國去,告訴齊襄公關于天子同意王姬下嫁的事。
而且,關于齊魯兩國邊境摩擦一事,需自己和齊侯好好商議,一起研究個消除隱患的方案來。
無論哪一樁,都是大事要事,是國事。文姜回齊國,那是家事是小事。
那魯桓公你自己去不就行了?可魯桓公卻不知哪根筋搭錯了,這次他偏偏要將夫人文姜帶上。
當時有大臣勸他別帶,因為這不符合規(guī)矩。
什么規(guī)矩?
原來,在那個年代,女子出嫁后,如果娘家父母健在,那便可以一年回家一趟去探望。
這就是探親,但是有規(guī)定的,一年最多回家一次。
我們聯(lián)系到現(xiàn)代社會了,現(xiàn)在不是也有探親假么?
父母健在自己未成家的非本地員工,每年可以請一次探親假。
父母健在自己成家了,四年可以請一次探親假。
哈哈,敢情這探親假還是有源于周禮?
當時,這個探親有專用名,叫歸寧。所謂歸寧,是指夫妻攜禮前往女方家里省親、探訪。
這個具體操作起來還有很多規(guī)定,比如,父親在時可以歸寧,一年一次。父親不在世了,那便不準請這個假了。
還有,規(guī)定是一天之內便要回來。而且回來時,必須趕在日落前回到男方家里。
如有不得已之原因得留宿的話,夫妻需分房睡等等。
現(xiàn)在,文姜的父親齊僖公已經(jīng)不在了,按理她是不能回齊國探親的。
還有,魯桓公替天子辦差,也不應該帶夫人的。
于是,魯桓公沒有聽魯國那些老人的勸。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一場悲劇就上演了!
公元前694年春,魯桓公和齊襄公在齊國的濼地會盟。魯桓公也給足了齊襄公面子,果然帶著夫人文姜來了。
放到今天,那是一種外交禮儀,是外交的重要一個方面。
但放在春秋那個年代,如果哪位領導帶夫人出門,那便是一種非禮的表現(xiàn)。
魯桓公之所以帶文姜來齊國,無非就是一點:太疼愛夫人了。
是的,文姜不但漂亮,而且為魯桓公生了兩個寶貝兒子。文姜之所以其謚號中有一個“文”字,說明才情也是一流的。
這就得到了魯桓公的疼愛和寵愛,所以當齊國人發(fā)出這種“非禮”邀請時,魯桓公也不作多想,便帶了文姜來到了齊國。
魯桓公根本不知道,他此次出訪,已經(jīng)是他最后一次代表魯國出訪了。
因為一個驚世陰謀已經(jīng)圍繞著他而布下了。這正是齊襄公的計劃:干掉你魯侯!
在齊襄公看來,魯桓公是導致齊僖公兵敗紀國最后含恨而逝的主要人物。
如果將魯桓公除掉,那魯國必然更立新君。但魯國世子還是一孩子,又值國喪。齊國此時選擇對紀國發(fā)起突襲,魯國勢必無可奈何。
所以齊襄公故意主動與魯國示好,假意與魯、紀訂立和平協(xié)議,目的便是為了迷惑魯桓公,給魯桓公造成一個齊國人真的想和平的假象,從而對齊國不設防。
齊襄公對文姜這位妹妹是有著特殊的感情的,他必須將文姜妥善安置好,于是便邀請魯桓公帶文姜來齊國。
只要魯桓公一死,文姜便難以回魯國。這樣,文姜就只能留在齊國了。
齊襄公這一招,你說狠不狠?
夠狠!而且是完全不顧春秋道義的那種狠!
為達目的不擇一切手段!這便是齊襄公。
所有的目的,是紀國,為了滅掉紀國,齊襄公愿意不顧一切。
齊襄公是一個現(xiàn)實主義者,當齊國歷代先君都拿紀國沒辦法時,他愿意付出什么名聲、形象、面子等等一切代價,先干掉你紀國再說。
齊襄公一直認為,在這個世界,講什么都是虛的,只有實力是真的。
只要齊國夠強大,就無所謂什么禮義不禮義的。
鄭國之所以稱雄江湖,不就是鄭國前國君鄭莊公的鐵腕手段和強大的鄭軍戰(zhàn)斗力嗎?
齊襄公見到了妹妹文姜,那個歡喜啊。當然,這個歡喜已經(jīng)不是以前那種純兄妹之間的關愛之情了。
齊襄公安排好一切后,便派人去把文姜請來。
根據(jù)齊襄公的安排,當晚文姜居然沒有回到她應該住的驛館,沒有回魯桓公身邊!
文姜干什么去了?
與齊襄公飲酒夜聊,最后居然夜宿齊宮!
這還了得?
魯桓公又不是睜眼瞎,他對文姜夜不歸宿非常生氣,便暗中派人了解了當晚的情況。
結果,魯國情報人員給他的消息是:夫人整晚都與齊侯在一起。
啊?這還得了?魯桓公大怒。
第二天文姜回來時,魯桓公便刨根問底逼問文姜。
人說做了虧心事,哪能完全鎮(zhèn)定自若?事情的經(jīng)過便不多講了,當時兩人都吵起來了。
如果在魯國,文姜當然不敢大聲跟魯桓公說話。但現(xiàn)在是在娘家,文姜自知理虧,所以也是有些氣急敗壞,于是一些氣頭上的話就脫口而出了。
魯桓公呢?此時在人家齊國國都,能怎么辦,只能是動嘴皮子嘍。
所以,兩人大鬧了一場,從魯桓公口里罵出來的話,當然也是難聽得很。
甚至可以想象,魯桓公還說過要廢黜了文姜、要率兵攻打齊國之類的話。
想想魯桓公也是個呆子,此等家丑本不可外揚,你在人家齊國的地盤上,去尋齊國公主的麻煩,豈不是自討苦吃?何不等回到魯國后呢?
到了魯國,那是你的天下,你可以有各種法子去修理文姜。
但魯桓公沒沉住氣,當場便開始修理了。
結果是文姜嚇壞了,她第一時間便跑去找齊襄公求助。
這下可攤上大事了,兩人尋歡作樂之時,何曾想到過這個后果?
齊襄公故意裝作心亂如麻,一時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