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說,這個時候爺爺在吃早飯才對。
慕云驚喜地叫了他一聲,“爺爺,你怎么來了?”
爺爺嚴肅又滄桑地臉上帶了點笑,看了眼她手里的多肉,接過來,并從她背上將書包拿下來,將小襖遞給她,“我怎么來了?這么冷的天,要是讓你走回去,不得感冒了啊。”
他開著電動三輪車來的,三輪車的后面用塑料和竹條搭了個棚子,可以擋風。
慕云爬上去,坐在車上的小馬扎上,接過爺爺手里的多肉和書包,“謝謝爺爺。”
爺爺摸了摸她的小腦袋,像是訓斥又像是寵溺,“跟爺爺說什么謝,坐好了,抓好旁邊的扶手,咱們回家。”
“嗯。”
原以為又是只有奶奶一個人在家,卻沒想到進了家門后,她見到了媽媽和不常回來的爸爸。
爸爸開的門,他拿過慕云背著的書包,笑問她,“累不累?冷不冷?趕緊進屋休息休息,暖和暖和。”
慕爸爸看了眼慕云懷里抱著的多肉,以為是愛養花草的父親買的,便沒多問。
“好,謝謝爸爸。”慕云仰起小腦袋,點點頭,明亮的眼睛里滿是喜悅。
媽媽讓爺爺和她將外套脫下來,“爸,呆呆,將外套脫了,洗洗手吃飯。”
奶奶端著兩碗小米粥從廚房走出來,媽媽見狀,也去廚房拿了咸菜和饅頭出來。
大家一起吃熱騰騰的早飯,慕云幫奶奶去洗碗,媽媽、爸爸還有爺爺在外面的客廳里商討著什么。
一些詞匯不停地從客廳傳到廚房,什么“土地”、“小麥”、“果園”、“城鄉發展”、“生態發展”等等。
慕云將碗洗好后,濾過水后放進柜子里,一邊垂眸想著。
政治課都是緊跟時事的,她大概也能猜到點什么,她估摸著,可能這就是爸爸突然回來的原因吧。
慕云開心地想,那爸爸以后,可能就不用再去大城市打工了,媽媽也不用起早貪黑了,更重要的是,大自然的環境也能進一步改善了。
奶奶將筷子放進筷子籠子里后,轉過身發現慕云在發呆,便叫了她一聲,“呆呆,別傻站著了,洗洗手,去奶奶那個屋里,暖和。”
“嗯嗯。”
奶奶洗過手后,坐在她屋里的床上,戴上老花鏡后,就開始那些棒針織圍巾。
奶奶的手邊有五六個紅色的毛線團,她手里的棒針一勾一挑,如同活了般,作著屬于它們的舞蹈。那條圍巾,已經被她織了快一半了。
慕云七歲便跟著奶奶學習織圍巾,十歲時便能上手,織出一條工整漂亮的圍巾,從那之后,每年她都會幫著奶奶為家里人織圍巾,到時候每人兩條,一條是奶奶織的,一條是她織的。
每年的毛線團都是奶奶買的,灰色的是給爺爺和爸爸的,紅色的是給她們娘仨的。
慕云還記得要給同桌織圍巾的事,她抱著多肉回家,將多肉放在她屋子里的窗臺上,從學習桌子的抽屜里拿出一個破舊的鐵皮鉛筆盒。
鉛筆盒里整齊地放著一小摞百元紙幣,那是她這些年的壓歲錢。
慕云有時候也跟著奶奶去買過毛線團,她大概知道多少價位,從里面拿出兩張紙幣后,將盒子扣上放回了抽屜。
鎮上有個店鋪,專門賣毛線團和編織品的,她去那里買了淡灰色的粗毛線,回奶奶家跟著奶奶一起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