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固體電蓄熱及新能源消納技術
- 葛維春 邢作霞 朱建新等編著
- 952字
- 2021-10-23 01:19:20
參考文獻
[1]曾惠娟,楊青.堅持問題導向,轉變發展思路——訪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J].國家電網,2017(7):46-49.
[2]孫汝超.淺談新能源在供冷供熱中的應用[J].民營科技,2018(10):83.
[3]范高鋒,張楠,梁志鋒,等.我國“三北”地區棄風棄光原因分析[J].華北電力技術,2016(12):55-59.
[4]張國維.區域電網風電消納途徑優化研究[D].北京:華北電力大學,2016.
[5]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上)[J].太陽能,2017(2):5-11.
[6]翁爽,董谷媛.從清潔開發到綠色消納[J].國家電網,2016(10):35-37.
[7]畢慶生,呂項羽,李德鑫,等.基于熱網及建筑物蓄熱特性的大型供熱機組深度調峰能力研究[J].汽輪機技術,2014,56(2):141-144.
[8]邢振中.火力發電機組深度調峰技術研究[D].北京:華北電力大學,2013.
[9]Quan L,Hao J,Chen T,et al.Wind power accommodation by combined heat and power plant with electric boiler and its national economic evaluation[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14,38(1):6-12.
[10]張熙.大規模儲能與風力發電協調優化運行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6.
[11]陳建峰.黑龍江省荒溝抽水儲能電站開發建設研究[D].長春:吉林農業大學,2014.
[12]柴鵬.風電—抽水儲能聯合系統運行方式優化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2.
[13]孔令怡,廖麗瑩,張海武,等.電池儲能系統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J].電氣開關,2008,46(5):61-62.
[14]崔雅婷.基于電網安全經濟的調峰電源與間歇性電源聯合運行策略研究[D].北京:華北電力大學,2016.
[15]許守平,李相俊,惠東.大規模儲能系統發展現狀及示范應用綜述[J].電網與清潔能源,2013,29(8):94-100.
[16]俞磊.智能電網中儲能技術的服務形式及其價值評估[D].北京:華北電力大學,2015.
[17]李翔.抑制風電電壓閃變的混合儲能優化配置方法[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3.
[18]王敏驍,蘇娟,梁琛.西北大規模新能源消納問題成因分析及綜合應對策略研究[J].電網與清潔能源,2017,33(10):124-128.
[19]李玲.熱電廠蓄熱消納風電的經濟性與調峰定價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15.
[20]陳小慧.帶蓄熱裝置的熱電機組的系統調峰運行和熱經濟性分析[D].北京:華北電力大學,2014.
[21]張勇.高壓電極蓄熱鍋爐工作原理、應用前景及示范效應[J].山東工業技術,2017(17):4-4.
[22]徐飛,閔勇,陳磊,等.包含大容量蓄熱的電-熱聯合系統[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4,34(29):5063-5072.
[23]張學金.電廠孤網運行頻率控制策略研究[D].長春:長春工業大學,2015.
[24]高重暉,吳希,范國英,等.大規模風電接入吉林電網風電消納能力分析[J].吉林電力,2014,42(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