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口工程及工程排水與加固理論與技術進展
- 吳澎 戴濟群主編
- 1290字
- 2021-10-22 17:38:06
2 筒壁擴張分析
沉入式筒式基礎擠土效應如圖1所示,筒體擠土可分為外側筒壁擠土、內側筒壁擠土及筒體底部擠土。對于內外側筒壁擠土,可以用柱形孔擴張理論進行解答,對于筒體端部,可以采用球形孔擴張理論進行解答。筒壁擴張可假定為在筒壁厚度方向的中線上,土體向內、外兩側擴張。
2.1 外側筒壁擠土效應
圓孔擴張理論首次由Bishop[18]提出,后來Vesic[19]基于彈塑性假設并利用Mohr-Coulomb屈服準則,對土體中圓孔擴張的過程進行了彈塑性分析。Vesic假定土體為各向同性的理想彈塑性材料,服從Mohr-Coulomb屈服準則,其擴孔過程如圖2所示。假設土體中存在一個初始半徑為r0的圓孔,在環向壓力pu的作用下孔徑由r0變為ru,擴孔之后,在圓孔周圍存在一個半徑rp的塑性區域,塑性區域以外為彈性區域。外側筒壁的擠土位移為d/2,d為筒壁厚度,初始半徑r0為筒體內徑。
沉入式筒式基礎擠土效應如圖1所示,在彈性區域,土體內應力及位移解:

圖1 筒壁擴張示意圖

圖2 外側筒壁擠土擴張

式中 M1——待定常數;
ure——彈性區域的徑向位移;
G——土體的剪切剛度。
在離擴孔中心r距離上取一土體單元,根據徑向力系的平衡條件可以得到:

Mohr-Coulomb屈服方程為

式中 c——土體黏聚力;
φ——土體內摩擦角。
結合由圓孔擴張的彈性解(1)及式(2)、式(3)可求解出塑性區域內的徑向、環向應力與徑向位移:

式中 pu——最終擴孔壓力;
ru——最終擴孔半徑;
rp——彈性區域與塑性區域交界處的土體徑向位移。
在彈性區域范圍內:

式中 p0——擴張前土體中各項等同的初始應力。
在圓孔擴張過程中,土體體積變化為彈性區域體積變化與塑性區域體積變化之和,則擴孔后:

式中 r0——圓孔初始半徑;
Δ——塑性區域土體平均體應變。
在屈服面上:

文獻[2]中塑性半徑的判定公式為

式中 Irr——修正剛度指標。
對于初始孔徑不為零的情況:

利用式(5)、式(6),并參考式(7),可得擴孔壓力:

計算擴孔壓力,必先確定式(9)中的平均體應變Δ。文獻[20]中采用球形擴張的計算方法求解Δ,對于圓孔擴張的平均體應變為

對于平面的圓孔擴張,塑性區域內的體應變εv可由式(4)中的位移求解:

將式(11)代入式(10)可得:

由式(8)、式(9)、式(12)便可求解土體中圓孔擴張壓力。
2.2 內側筒壁擠土效應
內側筒壁的擠土過程如圖3所示,初始r0的土柱受擠壓后變為ru的土柱,r0=(D+d)/2,D為圓筒內徑。圖中pui為內側筒壁上的擠土壓力,ue為彈性邊界上的位移,re為彈性半徑。
對于內側筒壁擠土效應的求解,可參考實心圓柱側壁受均壓變形的求解,在彈性區域內:

圖3 內側筒壁擠土壓縮

式中 M2——待定常數。
在彈塑性交界處,彈性應力與塑性應力相等,利用式(3)可得:

在塑性區域,仍采用式(2)、式(3)進行求解:

式中 pui——內側筒壁擠土壓力。
在筒內土體受擠壓過程中,土體體積變化仍為彈性區域體積變化與塑性區域體積變化之和,擠土后:


根據式(13)、式(14)、式(15),采用與外側筒壁擠土效應相同的計算方法,便可求解內側筒壁的擠土壓力。
2.3 筒體底部擠土效應
對于筒體底部擠土,可以將筒體底部假定為環形排列、直徑為d、間距為d/2的系列小球。參考文獻[20]對筒體底采用球擴張的理論進行求解,則底端端壓力為

筒體底端塑性區域內徑向、環向應力為

筒體底端彈性區域內徑向、環向應力為

- 河道生態護坡理論與技術
- 供水機電運行與維護2 供水泵站電氣設備及其使用 (村鎮供水行業專業技術人員技能培訓叢書)
- 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管理研究
- Hydrological Computation Specification for Small Hydropower Stations SL77-2013 小型水電站水文計算規范(英文版)
- 水工建筑物
- 水利工程施工
- 典型湖泊水環境污染與水文模擬研究
- 水工混凝土礦物摻和料
- 水利工程造價與招投標
- 西南地區深切河谷大型堆積體工程地質研究與實踐
- 水工隧洞技術應用與發展
- 機械設計及制造
- 干濕循環作用下非飽和土的水力-力學特性試驗研究
- 嚴寒及寒冷地區凹凸棒土飲用水凈化技術
- 脈動齊魯:南水北調工程·經濟財務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