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流健康評價與生態環境需水理論及應用研究
- 鄭志宏
- 769字
- 2021-10-22 16:10:50
1.2.2 研究意義
在研究河流健康用水問題的同時,還應該從河流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考慮問題,因此還要對河流生態功能和服務社會功能進行系統地分析和研究,可持續發展就是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需求的發展,也就是科學發展,而維持河流健康生態環境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開展河流健康評價研究有利于實施可持續發展。另外,也可以從生態環境承載力角度研究河流健康狀況,過去的一些承載力角度的河流健康評價研究,基本上大多是脫開生態系統的整體效應而進行的單要素研究,而這樣很容易出現顧此失彼的現象,結果往往造成生態平衡的破壞和衰退。趙桂久就曾指出,在以往的有關承載力的研究中,基本上偏重于從單項資源(如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現有總體數量對人口的承載力方面進行分析和研究,而忽視了生態系統的整體效應對系統承載力的影響,因而造成了生態系統總是處于超負荷狀態。因此,在研究河流健康用水的過程中,開展以生態系統為對象,以生態承載力為基礎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普遍認為可持續發展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PRED)的問題,并將其作為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理論,但PRED理論基本上偏重于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之間的協調關系研究,基于承載力的研究很少,以往一些學者提出判斷是否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準則之一是看經濟發展速度與資源消耗速度是否相一致或相協調,但兩者即便是相協調的,也不能說這種發展是可持續的,因為資源的量是有限的,不能脫離自然資源與環境的束縛和生態系統的持續支撐,所以河流健康除包含自身的健康外,還需要保持經濟、資源與環境的協調發展。我們在研究河流健康用水的時候,就是要研究河流用水的可持續性,就是要保持河流生態系統的平衡狀態,就是要找到人類活動與保持河流健康生命相和諧的用水方式與方法。所以,對河流進行基于生態環境需水的健康評價理論研究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 水中重金屬元素指標分析工作頁
- 跨界河流、湖泊與含水層流域水資源綜合管理手冊
- Semi-analytic Function, Conjugate Analytic Function and Their Tremendous Influences
- 水質理化指標檢測工作頁
- 水利水電工程勘測設計新技術應用
- 水文測驗
- 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對白龍江流域徑流的影響研究
- 藏木水電站工程勘察設計
- 全國中小河流治理重點縣綜合整治和水系連通:試點項目典型項目區實施方案選編
- 安徽省第一次水利普查成果與實踐
- 跨流域調水聯合調度研究
- 珠江流域大中型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生態建設
- 跨流域調水工程中的水權水市場研究
- 港口工程及工程排水與加固技術理論與實踐
- 毛烏素沙地南緣沙區生物土壤結皮發育及其生態水文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