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水處理廠工藝與運行維護
- 趙奎霞 于妍主編
- 1702字
- 2021-10-22 15:52:53
2.1 污水水質與排放標準
2.1.1 污水來源
人類社會活動使用過的水,其物理或化學性質被改變,便成為了污、廢水。根據使用過程和污水來源的不同,污水可分為生活污水、生產廢水和降水3大類。
生活污水是指人類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過的,并被生活廢棄物所污染的水;工業廢水是在工礦企業生產過程中使用過的并被生產原料等廢料所污染的水,如果工業廢水只是水溫升高,所含雜質沒有被改變時,稱為生產廢水。相反,污染較嚴重的水稱為生產污水。初降雨水徑流過程中,會攜帶地面的各種污染物,所以排入水中也會形成污染。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的混合污水稱為城市污水,城市污水需要輸送到城市污水處理廠進行集中處理,初降雨水也應處理。
處理后的污水出路可以有3種:排入水體、灌溉農田、重復利用。排放水體是污水的自然歸宿,也是水的社會循環的最后階段,但也是造成水體污染的重要原因;處理水用于灌溉農田時,必須符合農田用水水質標準。對處理水的重復利用可分為直接利用和間接利用。直接利用包括中水利用、補充景觀水等,間接利用主要是用于回灌地下水等。
2.1.2 污水水質
污水產生的來源不同,其所含污染物質也不同。根據我國水質分析和檢測標準,表示污水水質特征的指標可分為物理性指標、化學性指標、生物性指標3類。
1.物理性指標
物理性指標有溫度、色度、臭和味、固體物質。
許多工業廢水都有較高的溫度,排放水體會引起水體的熱污染,影響水生生物的生存和對水資源的利用。色度、臭和味屬感官性指標。水中所有殘渣的總和稱為總固體(TS),總固體包括溶解物質(DS)和懸浮固體物質(SS)。水樣過濾后,濾液蒸干所得的固體即為溶解性固體,濾渣烘干后即是懸浮固體。根據成分的揮發性能,懸浮固體又可分為揮發性懸浮固體(VSS)和非揮發性懸浮固體(NVSS)或稱灰分兩種。揮發性懸浮固體主要是污水中的有機質,是水體有機污染的重要來源。一般生活污水中揮發性懸浮固體約占75%左右。
2.化學性指標
化學性指標包括有機物指標和無機性指標。
(1)有機物指標。污水中有機污染物的組成較復雜,其主要危害是消耗水中溶解氧,所以,一般以需氧量來表征有機物含量,主要有生物化學需氧量(BOD)、化學需氧量(COD)、總有機碳(TOC)和總需氧量(TOD)等指標,單位均為mg/L。
COD包含了易于生物降解的有機物和難于生物降解的有機物的總含量,而BOD5主要反映的是污水中易于生物降解的有機物量,因此,BOD5/COD比值可以用來判別污水的可生化性,即污水是否適宜用生物化學方法處理。一般認為比值大于0.3的污水,基本能采用生化法處理;比值大于0.45的污水可生化性良好。據統計,城市污水的比值一般為0.4~0.65之間。總有機碳(TOC)包括水樣中所有有機污染物質的含碳量;總需氧量TOD表示水中所有含碳、氫、氮、硫等元素的有機物被氧化需要的總氧量。
水質條件基本相同的污水,測得的各指標值間存在著一定的關系

BOD5不僅與COD間存在著一定的比例關系,BOD5與TOC間也有一定的相關關系,如城市污水的BOD5/TOC比值一般為1.0~1.6。
(2)無機性指標。無機性指標主要包括氮、磷、無機鹽類和重金屬離子及酸堿度等。
污水中的氮、磷為植物營養元素,但過量的氮、磷進入天然水體卻易導致富營養化。即由于營養元素的大量增加會刺激以藻類為主的水生植物大量繁殖,而影響到水中魚類的生存空間,還會造成水中溶解氧的急劇變化,引起水體的嚴重缺氧,從而嚴重影響魚類生存。就污水對水體的富營養化作用來說,磷的作用遠大于氮。
污水中的無機鹽類主要來源于人類生活污水和工礦企業廢水,主要有硫酸鹽、氯化物和氰化物等。此外,還有些無機有毒物質,如無機砷化物等。
重金屬主要是指汞、鉻、鉛、鎘、鎳、錫等。正常的天然水體中的重金屬含量是很低的,重金屬主要是通過廢水、廢氣和廢渣排放到環境中的,這屬于點源污染,能在局部地區造成嚴重的污染后果。重金屬作為有色金屬在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面有廣泛的應用,由于人類活動而進入環境中的重金屬量,幾乎相當于自然過程中的遷移量。
3.生物性指標
污水的生物性檢測指標主要是細菌總數、大腸菌群等。
水中細菌總數反映水體受細菌污染的程度,單位是個/mL;大腸菌群可表明水樣被糞便污染的程度,單位是個/L。細菌總數不能說明污染的來源,必須結合大腸菌群數來判斷水體污染的來源和安全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