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資源學教程(第二版)
- 鄭州大學 左其亭 竇明 馬軍霞
- 1257字
- 2021-11-05 20:04:21
課外知識
1.全球氣候變化
全球氣候變化是涉及各國重大政治、經濟利益的全球環境問題,日益受到國際社會的重視。為了推動全球氣候變化科學研究、遏制全球氣候變暖、協調政府間合作,1988年11月,世界氣象組織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聯合成立了“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會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2500多名專家,下設3個工作組。至2014年,委員會共發表了5份關于全球氣候變化的評估報告。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在它的第三次評估報告中指出,自1860年以來,全球平均溫度升高了(0.6±0.2)℃。近百年來最暖的年份均出現在1983年以后。20世紀北半球溫度的增幅,可能是過去1000年中最高的。2007年,IPCC在它的第四次評估報告中指出,氣候變暖已經是“毫無爭議”的事實,人類活動很可能是導致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2014年,IPCC 第五次評估報告評估了自2007年第四次評估報告發布以來最新的氣候變化研究成果,確認了世界各地都在發生氣候變化,而氣候系統變暖是“毋庸置疑”的。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許多觀測到的變化在幾十年乃至上千年時間里都是前所未有的,全球變暖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觀測表明,全球氣候變暖對許多地區的自然生態系統已經產生了影響,如海平面升高、冰川退縮、凍土融化、河(湖)冰遲凍與早融、中高緯度生長季節延長、動植物分布范圍向極區和高海拔區延伸、某些動植物數量減少、一些植物開花期提前等。這些變化可能會導致某些自然生態系統被嚴重甚至不可恢復地破壞。
對于人類而言,全球氣候變化會影響到很多方面。氣候變暖會同時帶來負面影響和正面影響。氣候變暖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如:大部分熱帶、亞熱帶地區和多數中緯度地區作物可能減產;對許多缺水地區來說,水的有效利用降低,特別是亞熱帶地區;受到傳染性疾病影響的人口數量增加,因熱死亡人數也將增加;大暴雨事件和海平面升高引起的洪澇,將危及許多低洼和沿海居住區;由于夏季高溫而導致用于降溫的能源消耗增加。氣候變暖也可能在某些方面帶來有利的影響,如:部分中緯度地區可能出現農作物增產;全球木材供應可能會增加;某些缺水地區可用水量可能增加;中高緯度地區居民因冬季寒冷的死亡率降低,取暖所需能源會減少。無論全球氣候變化會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全人類都應積極參與保護全球氣候變化的國際合作以及采取必要的措施緩解氣候變化對人類的影響。
2.城市化
城市化,也稱為城鎮化,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由以農業為主的傳統鄉村型社會向以工業(第二產業)和服務業(第三產業)等非農產業為主的現代城市型社會逐漸轉變的過程,包括人口職業的轉變、產業結構的轉變、土地利用途徑及地域空間的變化等。城市化的實質是,人類進入工業社會時代,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農業活動比重逐漸下降,非農業活動比重逐步上升。這一變化過程就是城市化。與這種經濟結構的變動相適應,出現了鄉村人口比重逐漸降低,城鎮人口比重穩步上升,居民點的物質面貌和人們的生活方式逐漸向城鎮性質轉化和強化的過程。
城市化是一個國家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是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必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