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3.2 城市地下空間需求預測

3.2.1 地下空間需求預測的意義

城市地下空間資源開發建設具有長期性、復雜性和不可逆性。地下空間規劃是否科學合理,最本質的衡量要素為是否結合規劃區發展實際、科學預測城市發展的需求、準確把握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主導方向。城市地下空間需求量是城市地下空間規劃中的一個關鍵參量和重要依據,因而,需求量預測是城市地下空間整個規劃過程中的一個必要程序。

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規模與城市發展對下空間的預測量有關。地下空間預測量取決于城市發展規模、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城市的空間布局、人們的活動方式、信息等科學技術水平、自然地理條件、法律法規和政策等多種因素。

地下空間需求預測的目的在于以下兩點。

(1)改變城市發展模式,拓展城市空間容量,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環境,提升城市活力與品質。

(2)對城市地下空間需求規模和理論規劃量做出一個科學合理的估算與預測,引導城市地下空間資源在一個較為科學合理的限度和范圍內有序開發。

3.2.2 地下空間需求預測理論和方法

從已經編制出臺城市地下空間規劃的城市來看,不同規模、類型的城市需求預測的方法不一樣,規劃的對象不同,其需求預測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目前,地下空間開發規劃的需求預測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1.功能需求預測法

根據地下空間使用的功能類型進行分類,然后根據不同類型地下空間功能分別進行量的確定和預測,匯總得出地下空間需求規模,再根據城市發展需要確定其地下空間總的規劃量。其預測方法技術框架如圖3.4所示。

img

圖3.4 地下空間功能需求預測法技術框架

實際預測過程中,計算的具體步驟和功能分類上可能存在差別,有些城市在具體的預測過程中可能因為突出某些特定功能而需要進一步細化某些功能分類,但預測方法的原理仍屬于功能預測法。

以濟南市地下空間需求量預測為例,濟南市首先將地下空間需求量比較大的主體內容分為7個大類:即居住區、城市公共設施、城市廣場和綠地、工業及倉儲物流區、城市基礎設施各系統、防空防災系統、地下儲存系統。然后根據各項不同的特點,選取適當的系數和指標,再按歷年的平均發展速度推算出規劃期內的發展量,最后綜合成地下空間的需求量,見表3.1。

表3.1 濟南市地下空間需求統計表 單位:萬m2

img

2.建設強度預測法

該方法通過地面規劃強度來計算城市地下空間需求量,即上位規劃和建設要素影響和制約地下空間開發規模。將用地區位、地面容積率、規劃容量等規劃指標歸納為主要影響因素,并在此基礎上將城市規劃范圍內建設用地劃分為若干地下空間開發層次進行需求規模預測,剔除規劃期內保留用地,確定各層次范圍的新增地下空間容量,匯總得到城市總體地下空間需求量。其預測方法技術框架如圖3.5所示。

img

圖3.5 地下空間建設強度需求預測法技術框架

以北京市中心城地下空間規劃為例,其需求量預測采用的是地面規劃強度需求量預測法。首先將預測范圍分為中心城、新城、鎮及城鎮組團三個層次來控制。其次確定各層次范圍地塊地面容積率,乘以各個地塊新增建設面積,分別得出相應地塊地上新增建設規模,結合規劃期內新城和鎮建設發展預測,估算出新建地下空間面積占地上建設規模的百分比,分別得出中心城、新城、鎮及鎮組團地下新增建設規模,得出北京城市地下空間新增總規模約6000萬m2,見表3.2。

表3.2 北京市域地下空間需求規模預測一覽表

img

3.人均需求預測法

從城市地下空間規劃的人均需求指標著手,結合人口規模,估算城市規劃人口對地下空間的總需求量。

人均需求預測法主要是根據城市規劃范圍內,未來規劃期限內城市的人口數量和人均需求地下空間的標準進行預測和計算。其中人均需求地下空間的標準根據城市具體情況確定。

人均需求預測法一般是從兩個指標開始分析預測:一個是地下空間開發的人均指標;另一個是人均規劃用地指標。按照城市規劃的人均指標預測,將人均的用地標準細分為人均居住用地、人均公共設施用地、人均綠地面積和人均道路廣場用地等,在此基礎上相加得到人均生活居住用地面積。根據城市總體規劃中城市生活居住用地占城市總用地的比例,推算人均總用地量,結合規劃的人口規模,計算得到城市地下空間需求的總量。表3.3是部分城市由人均需求預測法估算的地下空間人均需求指標。

表3.3 部分城市地下空間人均需求指標

img

濟南市地下空間規劃在進行需求預測時應用了人均需求預測法。在預測時,取人均居住面積為30m2,經過測算,地下空間建設比例取人均居住面積的20.96%。統計資料表明,2009年末濟南全市戶籍人口603.27萬人,市區人口約348.24萬人。根據控制性詳細規劃,規劃區域內各片區的人口規模在2020年為603.9萬人,則從2011—2020年,城鎮人口增量為603.9-348.24=255.66萬人。根據人口增長量,濟南城市居住區地下空間建設規模應為:255.66×30×0.2096=1608萬m2

4.綜合需求預測法

該方法主要從3個方面綜合計算得出城市地下空間需求規模,如圖3.6所示。

(1)區位性需求。包括城市中心區、居住區、舊城改造區、城市廣場和大型綠地、歷史文化保護區、工業區和倉儲區以及各種特殊功能區。

(2)系統性需求。有地下動態和靜態交通系統、物流系統、市政公用系統、防空防災系統、物資與能源儲備系統。

(3)設施性需求。包括各種公用設施,如商業、辦公、文娛、體育、醫療、教育、科研等大型建筑以及各種類型的地下儲庫。

在此功能性分析的基礎上,依據需求定位,將城市各類用地進行梳理、歸類,結合城市建設容量控制計算規劃期內新增地下空間需求規模,匯總后計算得出地下空間需求總量。

img

圖3.6 綜合需求預測法技術框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水市| 岳阳市| 亳州市| 遵义县| 天全县| 徐汇区| 北川| 长泰县| 金塔县| 分宜县| 湟源县| 修水县| 惠水县| 曲阳县| 新龙县| 象山县| 彭山县| 菏泽市| 察雅县| 辽宁省| 德格县| 和硕县| 正镶白旗| 建昌县| 岑溪市| 永靖县| 渝中区| 都兰县| 宽甸| 鸡东县| 西城区| 平陆县| 亚东县| 鹿邑县| 沅陵县| 城口县| 永丰县| 武鸣县| 和平县| 吴江市| 库尔勒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