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壁莊水庫志
- 河北省黃壁莊水庫管理局
- 3942字
- 2021-10-29 20:16:57
第五章 水庫上下游水利工程基本情況
第一節 上游水庫
崗黃流域共有大型水庫2座、中型水庫12座。大型水庫為崗南、黃壁莊水庫,均在河北省境內。中型水庫中,山西有9座,河北有3座,具體見表1 4。
表1 4黃壁莊水庫上游已建成中型水庫基本情況表

位于河北境內的4座水庫基本情況如下所述。
一、崗南水庫
崗南水庫位于河北省平山縣崗南鎮附近的滹沱河干流上,距省會石家莊市58千米,是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兩大支流之一滹沱河中下游重要的大 (1)型水利樞紐工程,控制流域面積15900平方千米,總庫容17.04億立方米,水庫以防洪、供水、灌溉為主,結合發電,與下游28千米處的黃壁莊水庫聯合控制流域面積23400平方千米。
崗南水庫
崗南水庫由水電部北京勘測設計院設計,工程于1958年3月開始興建,1962年停工待建。1966年續建,1969年年底基本按設計竣工。洪水按100年一遇設計,1000年一遇洪水加10%作為校核,校核洪水位207.7米。
河南 “75·8”暴雨后,經水文復核,崗南水庫保壩標準偏低,1978年進行除險加固,按5000年一遇標準,新建8孔溢洪道一座,并加固了原正常溢洪道和非常溢洪道,全部工程于1990年4月完工。2003年水利部批準 《崗南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初步設計》,水庫實施了以加高大壩為主的除險加固工程。
二、張河灣水庫
張河灣水庫位于滹沱河二級支流甘陶河上,控制流域面積1879平方千米,設計總庫容0.9647億立方米,壩頂高程495米。建后壩頂高程490米,壩高70米,總庫容0.833億立方米,興利庫容0.3769億立方米,防洪標準100年一遇設計,1000年一遇校核,設計最大泄量為8150立方米每秒。
三、石板水庫
石板水庫修建在平山縣孟家莊鄉石板村附近的滹沱河支流文都河上,控制流域面積86.4平方千米。水庫于1970年11月開工,1971年6月攔洪,1972年10月主體工程完工,總庫容1680萬立方米。壩體為土石混合壩,壩長245米,最大壩高38米;圓形壓力輸水洞,洞徑1.8米,洞長109米,最大泄水能力28立方米每秒。開敞式溢洪道位于左岸,凈寬46米,泄水能力1966立方米每秒。初建時按100年一遇洪水設計,500年一遇洪水校核。1977年加固后校核標準為1000年一遇。水庫設計灌溉面積為0.3萬畝,每年還可向滹北灌區輸水800萬立方米左右。
張河灣水庫
四、下觀水庫
下觀水庫位于滹沱河支流南甸河上游,壩址在平山縣王坡鄉下觀村。水庫控制流域面積45平方千米,總庫容1846萬立方米。主副壩都為均質土壩。水庫灌區設計灌溉面積2.2萬畝,實灌1.8萬畝。從1978年起,灌區納入滹北渠控制范圍。
第二節 下游河道樞紐工程和蓄滯洪區
滹沱河自黃壁莊水庫至獻縣樞紐長194千米,防洪標準為50年一遇,相應流量黃壁莊水庫至北中山為3300立方米每秒,北中山以下為3000立方米每秒。
一、滹沱河堤防
滹沱河主要堤防有北堤、南堤、新南堤、北大堤,總長度142.63千米。
(1)北堤。滹沱河北堤,自無極東羅尚至獻縣樞紐長110.2千米,為河北省分區防守、分流入海的第二防線,是全省4條重要堤防之一,達到100年一遇防洪標準,相應流量13700立方米每秒。堤頂寬一般為3~5米,最寬8米,高2~3米,最高段4米。
(2)南堤。滹沱河南堤,自正定塔子口起,經藁城至晉縣龍泉固止,全長43.02千米。其中正定塔子口至中豐3千米,藁城大豐屯至西里村23.82千米,晉縣教公至龍泉固16.2千米。
(3)新南堤。新南堤系滹沱河中下游治理南堤后展工程。自深澤西三莊起至武強龐町止,全長84千米。
(4)北大堤。北大堤系滹沱河左岸之遙堤,全長109.5千米。原自無極縣安城村起,至深澤縣棗營,長37.7千米。1967—1968年改建后,西起無極縣東朱村,沿正 (定)、深 (澤)公路,經無極東羅尚接舊堤,至深澤縣棗營村止,全長38.7千米。其中無極段17千米,深澤段21.7千米 (北大堤從棗營出本境后,經安平、饒陽、武強直達滄州地區的獻縣樞紐)。民國34年 (1945年),由冀東行政公署工務處組織當地群眾修筑的頂寬1.5~2.5米、高1.5~2.5米的堤埝,形成北大堤的雛形。
二、獻縣樞紐
獻縣樞紐是承接滹沱河、滏陽新河來水的大型控制工程,位于河北省滄州市獻縣城西北3千米,在子牙新河和子牙河的上口,由子牙新河深槽進洪閘、子牙河節制閘和子牙新河灘地溢洪堰組成。獻縣樞紐始建于1966年,1967年完工,于2000年進行了工程改建,主要擔負子牙河系的防洪任務。
獻縣樞紐
獻縣樞紐建成后,曾在 “96·8”大水泄洪過程中發揮過重要的作用。“96·8”洪水獻縣泛區滯洪,獻縣樞紐子牙新河進洪閘8月1日8時全開,洪水從子牙新河下泄,8月9日11時,閘上水位達到13.56米,溢洪堰開始溢流,子牙新河流量為680立方米每秒,到8月10日17時達到最大流量1090立方米每秒,水位為14.49米,8月12日14時壩上水位達到最大值14.97米,子牙新河泄量為825立方米每秒,然后泄量逐日減少,到8月17日8時,閘上水位13.59米時,壩上停止過流,洪水由子牙新河主槽繼續下泄,到9月6日9時,閘門關閉蓄水,汛期總泄水13.72億立方米。獻縣樞紐節制閘8月7日22時,閘上水位11.58米時控制泄量87立方米每秒,到8月10日23時閘上水位13.15米時,控制泄量達到最大106立方米每秒,8日11時至13日8時控制泄量85~90立方米每秒,汛期總泄水量1.48億立方米。
三、獻縣泛區
位于滹沱河下游,西起饒陽縣大齊村,東至獻縣樞紐,南北以滹沱河南堤、北大堤為界,設計標準為50年一遇設計,“63·8”洪水校核,5年一遇洪水啟用。設計滯洪水位16.37米,相應滯洪量5.0億立方米,面積312平方千米,人口15.5萬人,耕地43.3萬畝。
第三節 上下游灌區工程和生態用水工程
黃壁莊水庫上下游已建成主要灌區基本情況見表1 5。
表1 5黃壁莊水庫上下游已建成主要灌區基本情況表

續表

以下對水庫下游的主要灌區和生態用水工程予以簡要介紹。
一、石津灌區
石津灌區位于河北省中南部平原的滹沱河與滏陽河之間的沖積平原上,以輸水灌溉為主,兼顧分洪、發電。渠首位于黃壁莊水庫重力壩,至深州大田莊,長134千米,以下經退水渠再入滏陽河。受益范圍包括石家莊、邢臺、衡水3個市14個縣 (市、區)。
石津灌區是在日偽時期開挖的 “石津運河”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由侵華日軍于1942年興建,1946年中國政府接管。1948年灌區灌溉面積12萬畝,引水流量22立方米每秒,1950年正式澆地。1953年與 “晉藁渠”合并,稱為石津灌區。截至1957年年初,實際灌溉面積33萬畝,干渠引水流量22立方米每秒。
石津灌渠
1958年興建崗南水庫和黃壁莊水庫后,灌區進行了大規模擴建,灌溉區域由初期的石家莊附近,擴大到華北平原中南部的滹沱河以南、滏陽河以北及以西的廣大地區。總干渠引水量由20立方米每秒增大到114立方米每秒,骨干工程控制面積4144平方千米,耕地面積29萬公頃,設計灌溉面積250萬畝,最多年效益面積達140萬畝,20世紀60—70年代,灌區東部開挖了明渠排水系統,共有排水干溝、分干溝、支溝443條,全長612千米,有效解決了排水不暢造成的瀝澇及次生鹽堿化的問題。
灌區渠道工程分總干渠、干渠、分干渠、支渠、斗渠、農渠6級。其中斗渠以上5級渠道和渠系建筑物為固定工程,農渠一般不固定。總干渠沿程有5條干渠、30條分干渠、221條支渠、1.2萬多條農渠、1.38萬座閘、涵建筑物,以及兩座電站和5座大型節制閘、進水閘。總干渠量測水設施齊全、配套,2002年建成管理自動化系統。
1960—1984年,灌區平均年農業供水6.52億立方米。2000年以來,由于市區工業和生活用水增加,灌區年均農業供水減至3.35億立方米。
二、靈正灌區
引黃壁莊水庫之水灌溉靈壽縣南部及正定縣西北部部分耕地。該渠始建于1933年10月,1935年9月初建成。當時從滹沱河 (黃壁莊村附近)攔壩引水,至靈壽縣崗頭村,取名 “仁壽渠”。1945年10月擴建,渠道延伸至正定縣西北部,于1947年竣工,改名靈正渠。1948年春,全渠通水,引水流量5立方米每秒,灌溉面積4萬畝。1960年3月,黃壁莊水庫大壩建成后,從水庫自流引水,過水流量達13立方米每秒。1961年,重新規劃渠系,把原干渠改為總干渠,原二支渠改為南干渠,原三支渠改為東干渠,設計灌溉面積12.5萬畝,實際灌溉面積12.5萬畝。
石津灌區渠系圖
灌渠渠
三、計三灌區
計三渠籌備于1945年,渠首在平山縣東冶村,以冶河為源頭,1946年正式動工興建,由于國民黨地方軍隊 (民眾稱其為 “頑固軍”)騷擾破壞,工程難以進行。1947年,獲鹿全縣解放,建渠工作才恢復起來,并于當年夏季通水。由于施工缺乏經驗,渠道質量較差,灌溉效益很小。1948年灌區管理機構改組,重點對渠道進行維修、加固,并丈量落實畝數,施行調水配水,渠道真正起了水利作用,灌溉面積達到3.5萬畝。1951年至1952年6月,完成了計三渠擴建工程,引水流量達到4.5立方米每秒,灌溉面積擴大到5.7萬畝。
向石家莊市民心河供水
1958年,黃壁莊水庫興建,切斷了計三渠干渠,為此改線9332米。1974年,經河北省水利廳批準,計三渠從黃壁莊水庫引水。
1988年,縣水利局提議,縣政府批準,實施計三渠延伸工程。截至1990年,干渠延伸至上莊鎮境內,總長達到33.4千米,設計引水流量7.1立方米每秒,灌溉面積11.4萬畝。
四、石家莊市民心河
民心河于1997年9月動工,1999年9月通水。截至2012年,河長達56.9千米,平均寬20米,總水面面積250萬平方米,水源為黃壁莊水庫、崗南水庫地表水和石家莊市污水處理廠中水,年引水量約3000萬立方米。2012年由于中水用量逐漸加大,崗黃地表水用量逐漸減小。
五、滹沱河及其他環境供水
滹沱河綜合整治工程西起黃壁莊水庫,東至藁城市東界,全長70千米。整體工程分三期實施:一期工程為南水北調中線至太行大街,全長16千米;二期工程為京珠高速至藁城東界,全長30千米;三期工程為黃壁莊水庫至南水北調中線,全長24千米。共分四大功能段,黃壁莊水庫至張石高速為濕地景觀段,張石高速至南水北調為地下水庫入滲場和生態森林區,南水北調至塔子口為水面景觀段,塔子口至藁城東界為濕地景觀段及采砂區。在現狀主河槽內,部分河段形成蓄水子槽,子槽外是沙灘、草地和濱水步行道。主河槽至兩堤間,分段建設主題鮮明的生態和文化景觀走廊,兩堤形成濱河快速通道,堤外建設100~500米防護林帶。綜合整治工程用水主要包括水面景觀用水、濕地用水和綠地用水。水源主要利用崗黃兩庫水、南水北調棄水、冶河水和中水。
石家莊滹沱河綜合整治工程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