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第一次水利普查成果之一:水利工程
- 浙江省第一次水利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編著
- 2774字
- 2021-11-05 19:55:46
第一節 區域基本情況
一、自然地理
浙江省位于我國東南沿海長江三角洲南翼,東瀕東海,南接福建省,西與江西省、安徽省毗連,北與上海市、江蘇省為鄰。全省土地總面積10.38萬km2,其中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盆地占23.2%,河流和湖泊占6.4%,故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說。全省海域遼闊,島嶼星羅棋布,海岸線總長6486km,居全國之首。
全省地形地貌復雜,整個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西南山地的主要山峰海拔多在千米以上;中部以丘陵為主,大小盆地錯落分布于丘陵與山地之間;東北部是低平的沖積平原。全省大致可分為浙江北部平原、浙江西部中山丘陵、浙江南部丘陵、浙江中部金衢盆地、浙江東南沿海平原及濱海島嶼等六個地形區。
全省位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冬季受蒙古冷高壓控制,盛行西北風,以晴冷、干燥天氣為主,是全年低溫、少雨季節。夏季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控制,盛行東南風,空氣濕潤,是全省高溫、強光照季節。一年之中,3—7月初的春雨和梅雨降水量最為豐富,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梅雨期是浙江省主要雨季。5—10月為臺風影響期,臺風影響或者登陸時,常產生大暴雨,如遇冷空氣入侵,則加大暴雨,釀成洪澇災害。
二、社會經濟
浙江省行政區劃分為杭州、嘉興、湖州、寧波、紹興、溫州、臺州、麗水、金華、衢州和舟山等11個設區市,省會為杭州市。2011年年末全省常住人口5463萬人。全省生產總值32000億元,比上年增長9.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581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6404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4015億元,分別增長3.6%、9.1%和9.4%。人均GDP為58665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為9083美元),增長7.1%。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4.9∶51.6∶43.5調整為4.9∶51.3∶43.8。
2011年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71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3071元,扣除價格因素,分別比上年實際增長7.5%和9.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連續11年居全國第3位,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連續27年列全國第1位。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0437元,比上年實際增長8.6%;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9644元,實際增長8.9%。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34.6%,比上年上升0.3%;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37.6%,比上年上升2.2%。
三、水資源狀況
浙江省多年平均水資源量為955億m3,其中河川徑流量為944億m3;淺層地下水資源量221億m3,其中與地表水重復計算量210億m3。近年來全省水資源實際利用量約為210億~220億m3,占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的25%左右,水資源開發利用率與世界上缺水國家相比處于中等偏下水平。
全省河流眾多,自北至南有苕溪、運河、錢塘江、甬江、椒江、甌江、飛云江和鰲江等八大水系,其中錢塘江為第一大河,流域面積5.5萬km2。上述河流除苕溪注入太湖、京杭運河溝通杭嘉湖平原水網外,其余均為獨流入海河流。此外,尚有眾多獨流入海小河流,另有部分浙、閩、贛邊界河流。杭嘉湖和蕭紹寧、溫黃、溫瑞等主要濱海平原,地勢平坦,河港交叉,形成平原河網。浙北和濱海地區為河湖和淺海沉積形成的平原,區域內河湖相連,水網密布,是著名的“江南水鄉”。
全省降水量時空分布不均勻。2011年,全省平均降水量1417.0mm(折合降水總量1468.09億m3),較上年降水量偏少29.9%,較多年平均降水量偏少11.7%。全省總水資源量為744.21億m3,產水系數為0.51,產水模數為71.8萬m3/km2。人均水資源量為1362 m3。全省大中型水庫年末蓄水總量229.59億m3,較上年末偏少27.05億m3。
四、河流水系[1]
浙江省河流眾多,自北至南有苕溪、運河、錢塘江、甬江、椒江、甌江、飛云江和鰲江等八大水系,其中,苕溪注入太湖,運河溝通杭嘉湖東部平原河網,其余均為獨流入海。此外,尚有浙江沿海諸河和流出浙江省境的邊界河流等眾多小河流。
(一)苕溪水系
苕溪是浙江省北部水系,屬長江流域太湖水系的二級河流,是混合河流。苕溪流域面積4678km2,涉及安徽、浙江兩省,其中浙江省境內4614km2。苕溪發源于臨安市太湖源鎮白沙村,干流流經杭州市的臨安市、余杭區和湖州市的德清縣、吳興區,最后經湖州市環城河向北流入太湖,河流長度160km。苕溪的一級支流主要有中苕溪、北苕溪和西苕溪等6條河流,其中流域面積500km2以上的為西苕溪。
(二)運河水系
運河水系又稱杭嘉湖東部平原河網,屬長江流域太湖水系,流域面積7500km2,涉及浙江、江蘇兩省,其中浙江省境內6340km2。運河水系西以苕溪右岸大堤為界,北以太湖南岸、太浦河右岸為界,東以上海市與浙江省界為界,南以錢塘江為界。流域內地表徑流向北流入太湖,向東匯入黃浦江,部分水量經“南排工程”排入錢塘江。
(三)錢塘江水系
錢塘江是浙江省第一大河,是中國名川之一,在歷史上名“浙江”,此外還有制河、漸水、漸江水等名稱。錢塘江干流杭州市境內建德市梅城以上泛稱新安江,梅城以下分別稱富春江、錢塘江。錢塘江流域面積55491km2,涉及安徽、江西、福建、浙江和上海等5個省(直轄市),其中浙江省境內44467km2。錢塘江發源于安徽省休寧縣龍田鄉江田村,河流長度609km,其中浙江省境內586km,干流流經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和浙江省衢州、金華、杭州、紹興、寧波和嘉興等6市21個縣(市、區),最后在上海市金山區蘆潮港鎮入杭州灣。錢塘江一級支流中,流域面積500km2以上的河流主要有江山港、烏溪江、靈山港、金華江、新安江、分水江、淥渚江、壺源江、浦陽江和曹娥江等。
(四)甬江水系
甬江是浙江省七大入海水系之一,位于浙江省東部,流域面積4522km2。甬江發源于寧波奉化、余姚和紹興嵊州等3個市交界的大灣崗東坡董家彥,河流長度119km,干流流經余姚、奉化、嵊州、鄞州、海曙、江北、江東、鎮海和北侖等9個市區,于北侖區小港街道外游山入東海。甬江一級支流主要有縣江、鄞江和姚江等6條河流,其中流域面積500km2以上的是鄞江。
(五)椒江水系
椒江是浙江省第三大河,流域面積6672km2。椒江發源于仙居縣安嶺鄉石長坑公有山水壺崗,河流長度220km,干流流經麗水市縉云縣、臺州市仙居縣、臨海市和椒江區,最后在椒江區瑯磯山龍拖頭入臺州灣。椒江一級支流中流域面積500km2以上的河流主要有始豐溪、大田港和永寧江等。
(六)甌江水系
甌江是浙江省第二大河,位于浙江省南部,古名慎江,曾有永寧江、永嘉江和溫江等名稱,流域面積18165km2,涉及浙江和福建兩省,其中浙江省境內18085.6km2。甌江發源于龍泉市屏南鎮南溪村百山祖,河流長度377km,干流流經麗水和溫州兩市的9個縣(市、區),最后經靈昆島分成兩股,左股東流經樂清市黃華鎮岐頭入溫州灣,右股東南流經龍灣區蘭田碼頭入溫州灣。甌江一級支流中流域面積500km2以上的河流主要有松陰溪、宣平溪、小安溪、好溪、小溪和楠溪江等。
(七)飛云江水系
飛云江位于浙江省南部,古代有羅陽江、安陽江和瑞安江等名稱,流域面積3712km2。飛云江發源于景寧畬族自治縣景南鄉忠溪村白云尖,河流長度191km,干流流經景寧、泰順、文成和瑞安等縣(市),最后在瑞安市南濱街道閣二村流入東海。飛云江的一級支流有洪口溪、峃作口溪、泗溪、玉泉溪和金潮港等,流域面積均在500km2以下。
(八)鰲江水系
鰲江是浙江省最南部水系,流域面積1426km2。鰲江發源于蒼南縣橋墩鎮天井村,河流長度81km,干流流經蒼南和平陽兩縣,在平陽縣龍港鎮東流入東海。鰲江最大的支流是橫陽支江,流域面積383k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