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青區水務志(1991-2010年)
- 天津市水務局 天津市西青區水務局
- 3502字
- 2021-10-29 18:34:17
綜述
西青區位于天津市區西南端,東鄰市區,東南隔衛津河、馬廠減河與天津市津南區相連,西及西北與河北省霸州市、天津市武清區接壤,北隔子牙河與北辰區為鄰,南隔獨流減河與靜海縣相望。西青區地處東經116°51′53″~117°19′59″,北緯38°49′29″~39°10′34″,西青區面積570.8平方千米,截至2010年年底西青區轄七鎮兩街,共149個村民委員會,56個居民委員會。常住人口36.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3.9萬人,非農業人口12.6萬人。有耕地面積14189公頃,林地面積7491.8公頃,果園面積1156.4公頃,菜田3465.3公頃,水田2766公頃,另有淡水養殖面積4096公頃。
西青區處于冀魯濱海區,系沖積海積平原。
中亭河在西青區北部,自霸州市楊芬港穿過東淀于楊柳青西河閘匯入子牙河,境內流程8.482千米。土壤為沙質潮土,沙土厚在1.5米左右,地下水位2米左右。
大清河與子牙河在西青區第六埠村處交匯,一支通過進洪閘流入獨流減河,西青區南部區界流入北大港,經工農兵擋潮閘泄入渤海,在西青區流程43.7千米;另一支子牙河沿第六埠村北上,穿過西青區北部地界途經楊柳青鎮西河閘匯入海河干流,在西青區流程23.43千米。該河以西為東淀地區,為蓄滯洪區,地勢低洼,海拔4~5米,土壤為中壤潮土,地下水位在1.5米左右。
西青區地形窄長,西北趨向東南,南北縱長48千米,東西橫寬平均11千米(北端最寬處28千米,南頭最窄處4千米)。地勢亦西北坡向東南,除去大柳灘地區2300公頃以及東淀地區2744公頃的地面高程達到5~6.5米外,其余46640公頃土地的面積高程由楊柳青地區的5米,至王穩莊地區坡降到3~4米,而西大洼地區為2米,洼地最低高程約為2米,土質多為中壤質潮土,東部地區多為鹽化潮土,地下水位在1.5米左右。
西青區屬溫帶季風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雨量集中。春季干旱多風,夏季潮濕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少雪。這是由于冬季受到極地大陸性氣團控制,屬性寒冷,盛行西北風,降水稀少;春季受極地大陸氣團影響,氣溫增高,蒸發量大,多風,降水仍然不多,形成春季干旱現象;夏季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向西北推進,暖濕空氣與西來干冷氣團相遇,其交界線往往經過或停留本區,形成降水,時間一般都在7—9月,主要集中在7月下旬和8月上旬(俗稱7下8上);秋季10月以后,太平洋副熱帶高壓逐步后退,極地大陸氣團逐步加強,重新控制西青區,降水減少,如此周而復始,往返發生。近20年平均氣溫為12.2℃,無霜期平均211.1天,區內平均年降水深497毫米,上部志書記述多年平均年降水深586.1毫米,總體呈下降趨勢,其中最大值為1995年的716毫米,最小值為2010年的355毫米。
區境內水利基礎工程設施有行洪河道3條,總長75.612千米,河堤總長77.31千米;二級河道14條,總長251.94千米;中型水庫1座。區管水閘26座,攔河橡膠壩2座(南運河東咀橡膠壩、子牙河第六埠橡膠壩)。全區共有揚水站點148座,其中區管國有揚水站21座,鄉鎮國有揚水站5座,村管集體站(點)122座,機井2106眼。
楊柳青城區供水廠1座(由自來水公司管轄),污水處理廠1座(由區建設委員會管轄)。
1991—2010年,在歷屆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在天津市水務局各有關單位的大力支持協助下,西青區水務(利)局遵照國家發展水利事業的指示精神,結合自身工作實際,突出重點,以惠及民生工程為主要內容,加強防汛抗旱除澇、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水資源管理、農村人畜飲水解困、農村管網入戶與改造、水環境綜合治理,打造了水清、岸綠、景美的自然環境,為招商引資、擴大知名度、人水和諧共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西青區水務(利)事業的建設與發展可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1991—2006年,全區防汛抗旱、地下水資源開發、農業節水和田間渠系配套等工程進一步完善,水利由為農業服務發展到為經濟建設服務,基本形成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可持續發展的水利建設新機制。
1992年完成了楊柳青鎮、上辛口鄉節水項目管理,主要設施為噴灌機、防滲渠道及打井等工程,充分利用節水設施設備為抗旱節水為主要內容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設。
1994年為了擴大抗旱節水面積,又在張家窩鄉進行滴灌及防滲渠道建設,使農業節水又有了提升,滴灌技術進一步推廣,從而節約了水源,提高了抗旱節水能力。
1998年為全國20個高標準節水灌溉示范項目在西青區張家窩鄉董莊子村建設其主要為卷盤式噴灌機,節約了土地資源,提高了灌溉節水能力,為開展更高層的節水設施提供了學習和借鑒的基地,其經驗逐步推廣。
在此基礎上,水高莊灌溉示范工程又開工建設,其規模和水平又有所提高,本項目既有設施又有配套渠系。南河鎮寬河村、西營門街王頂堤村等都先后建起了節水示范項目,為全區的灌溉節水作了表率,使全區成為節水先進區縣。
1991—2006年,作為天津市城市防洪圈的西部防線連續加固其河道堤防,每年都投入人力、物力進行加固維修,先后完成了獨流減河堤頂平整,中亭河堤8.4千米的漿砌石護坡工程。1992年12月對獨流減河左堤由進洪閘至西千米橋長42.75千米進行復堤工程,恢復設計流量3200立方米每秒。1994年對子牙河進行護坎、干砌石護腳、鉛絲籠拋石護坎。1996年開始進行堤身壓力灌漿工程,對獨流減河部分堤段進行施工。1999年和2000年分別對獨流減河部分堤段進行堤防灌漿加固工程。2005年完成子牙河右堤部分段堤防灌漿加固工程。2006年在汛期前完成了西河右堤部分段的漿砌石護坡工程。
全區加大對泵站的建設力度,分別在西青開發區建設一期、二期、三期、四期泵站。泵站建設使西青開發區的排水能力提高,保證了開發區的經濟發展建設,同時也為開發區擴大招商引資、加快規模建設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
第二階段:2007—2010年,是西青區推進水利建設的重要階段。本著“旱澇兼治、排蓄結合、以蓄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對境內二級河道進行規劃整治。2007—2010年完成區內12條二級河道的綜合治理工程,河道治理長度197.74千米,口門重建26座,新建泵站2座(建新泵站、小孫莊泵站)。完成天津市政府下達的3年內解決農村飲水解困工程任務,解決了全區6個街鎮52個村9.7萬人口的飲水不安全問題。
為改變西青區河道臟、亂、差狀況,按照西青區政府“五河五路”改造工作部署,西青區水務(利)局以此為契機,科學謀劃、精心部署,以津港運河、豐產河、東西排總河、西大洼排水河、東場引河等二級河道為重點,大力開展治臟、治亂、治差,實現美化、綠化。先后完成津港運河綜合治理,治理長度26.3千米(由外環線15號橋至大臺子馬廠減河);豐產河12.9千米(由津淶公路至小甸子橋);東西排總河7.9千米(由104國道至大沽排水河);西大洼排水河7.1千米(由自來水河至獨流減河寬河泵站);東場引河4.8千米(由南運河至子牙河)。
為確保農業生產和環境用水需求,每年充分利用河道蓄水、引調周邊水源、汛期后期河道存水等,改善水環境,為工業、農業用水和水產養殖業用水創造良好條件,為西青區精武鎮、王穩莊鎮的大面積魚池養殖需用水,提供了水源保證。河道治理后其蓄水量有了很大提高,增強了河道的存蓄量,并且為水清岸綠、改善水環境、提高水質提供保障,使汛期排水功能有了很大提高。
2007年開始農村自來水管網入戶改造工程,其主要目的是解決高氟地下水危害,是黨中央國務院為切實改善農村飲水條件,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大力實施的一項民心工程。長期以來西青區部分農村水質水量不達標,解決農村飲水不安全問題,進行農村飲水安全及管網入戶改造工程,是廣大人民群眾長久以來的愿望。2007年西青區農村飲水安全及自來水管網入戶改造工程完成了王穩莊鎮西蘭坨村、建新村、小年莊村、王穩莊村、二侯莊5個村的工程建設,解決了1.12萬人的飲水不安全問題;2009年完成了辛口鎮中辛口村、下辛口村、王穩莊鎮大侯莊村及東蘭坨4個村的建設任務,解決了6600人的飲水不安全問題。至2009年年底農村飲水安全及管網入戶改造工程竣工。
天津市農民用水者協會“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市,西青區為試點區,按照中央規定取消了“兩工”款的收取,為保證農田水利工程設施充分發揮效益,努力探索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和用水管水機制,全區組建10個農民用水者協會,10個用水者協會參與農戶達9618戶、28748人,協會管理灌溉面積達3365公頃。
2007年鴨淀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完成。漿砌石護砌長度9200米,開挖土方40.6萬立方米,保證水庫安全運行。
為提高減災能力,確保農業增產、農民增收,以節水灌溉、渠系配套、小型排灌設施維修改造為重點,多方籌集資金,大力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完成節水灌溉示范項目4個,增加節水灌溉面積667公頃;建設防滲渠道255.96千米、低壓輸水管道170.7千米,新增節水灌溉面積4659公頃;完成農建土方2746.32萬立方米,平整土地8152公頃,清挖干支渠669.28千米,修建支渠以上配套建筑物212座,新打機井405眼,新增蓄水能力199萬立方米,改造中低產田666公頃,改善灌溉面積1.03萬公頃。
2007—2010年,通過河道綜合治理,清除了污染物、淤泥,大搞堤岸綠化,全區河道宜林地綠化率達100%,通過綜合治理水生態環境面貌明顯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