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三 區域巖漿巖認識
都江堰地層屬揚子地層區龍門山及四川盆地分區,地層除缺失奧陶系外,從元古界到第四系均有出露。市域內的東南部成都平原為全新統沖洪積和更新統冰磧、冰水堆積砂卵石土及砂質黏土;北部高中山、高山區為侵入火成巖體,為塊狀結構,連續分布面積大,多屬無人區;在中部和西部低山、低中山、中山區為震旦系至第三系的碎屑巖沉積,巖體為不等厚的層狀結構,巖性為砂巖、泥巖、頁巖(或炭質頁巖夾煤層)、礫巖等。
都江堰區內巖漿巖比較發育,集中分布在虹口—龍溪以西地區,系“彭灌雜巖”的一部分。巖漿巖以侵入花崗巖為主,另有部分閃長巖及輝長巖?;鹕綆r分布于龍溪—虹口一帶,明顯受映秀斷裂帶夾持,主要為粗面巖、火山碎屑巖、巖屑或晶屑凝灰巖,并構成下震旦統蘇雄組一段、二段。實訓區內脈巖不發育,僅在北西側偶見輝綠巖脈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