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資源保護與管理
- 付強 何俊仕 劉繼龍主編
- 8字
- 2021-10-25 20:02:30
第三章 水資源保護
第一節 水資源保護概述
水是生命的源泉,它滋潤了萬物,哺育了生命。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有百分之七十是被水覆蓋著,而其中百分之九十七為海水,與我們生活關系最為密切的淡水呢,只有百分之三,而淡水中又有百分之七十八為冰川淡水,目前很難利用。因此,我們能利用的淡水資源是十分有限的,并且受到污染的威脅。
中國水資源分布存在如下特點:總量并不豐富,人均占有量更低;地區分布不均,水土資源不相匹配;年內年際分配不勻,旱澇災害頻繁。而水資源開發利用中的供需矛盾日益加劇。首先是農業干旱缺水,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氣候的變化,中國農業,特別是北方地區農業干旱缺水狀況加重,干旱缺水成為影響農業發展和糧食安全的主要制約因素。其次是城市缺水,中國城市缺水,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城市缺水愈來愈嚴重。同時,農業灌溉造成水的浪費,工業用水浪費也很嚴重,城市生活污水浪費驚人。
目前,我國的水資源環境污染已經十分嚴重,根據我國環保局的有關報道:我國的主要河流有機污染嚴重,水源污染日益突出。大型淡水湖泊中大多數湖泊處在富營養狀態,水質較差。另外,全國大多數城市的地下水受到污染,局部地區的部分指標超標。由于一些地區過度開采地下水,導致地下水位下降,引發地面的坍塌和沉陷、地裂縫和海水入侵等地質問題,并形成地下水位降落漏斗。
農業、工業和城市供水需求量不斷提高導致了有限的淡水資源更為緊張。為了避免水危機,我們必須保護水資源。水資源保護是指為防止因水資源不恰當利用造成的水源污染和破壞而采取的法律、行政、經濟、技術、教育等措施的總和。水資源保護的主要內容包括水量保護和水質保護兩個方面。在水量保護方面,主要是對水資源統籌規劃、涵養水源、調節水量、科學用水、節約用水、建設節水型工農業和節水型社會。在水質保護方面,主要是制定水質規劃,提出防治措施。具體工作內容是制定水環境保護法規和標準;進行水質調查、監測與評價;研究水體中污染物質遷移、污染物質轉化和污染物質降解與水體自凈作用的規律;建立水質模型,制定水環境規劃;實行科學的水質管理。
水資源保護的核心是根據水資源時空分布、演化規律,調整和控制人類的各種取用水行為,使水資源系統維持一種良性循環的狀態,以達到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水資源保護不是以恢復或保持地表水、地下水天然狀態為目的的活動,而是一種積極的、促進水資源開發利用更合理、更科學的問題。水資源保護與水資源開發利用是對立統一的,兩者既相互制約,又相互促進。保護工作做得好,水資源才能可持續開發利用;開發利用科學合理了,也就達到了保護的目的。
水資源保護工作應貫穿在人與水的各個環節中。從更廣泛地意義上講,正確客觀地調查、評價水資源,合理地規劃和管理水資源,都是水資源保護的重要手段,因為這些工作是水資源保護的基礎。從管理的角度來看,水資源保護主要是“開源節流”、防治和控制水源污染。它一方面涉及水資源、經濟、環境三者平衡與協調發展的問題,另一方面還涉及各地區、各部門、集體和個人用水利益的分配與調整。這里面既有工程技術問題,也有經濟學和社會學問題。同時,還要廣大群眾積極響應,共同參與,就這一點來說,水資源保護也是一項社會性的公益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