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利水電工程優化調度
- 唐德善 唐彥 黃顯峰 史毅超等編著
- 1346字
- 2021-10-23 02:13:25
前言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1]。作為一種優質、清潔的可再生能源,水電在我國水資源開發史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一大批不同規模的水電站投入運行與使用,這對于緩解我國電力供需矛盾、促進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隨著優化理念的不斷深入,如何管理和利用好已建水電站,進一步搞好水庫調度和水電站運行管理,從而在不增加額外投資的情況下獲得更大的綜合效益,日益成為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
201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的中央一號文件中指出,合理開發水能資源,在保護生態和農民利益前提下,加快水能資源開發利用。統籌兼顧防洪、灌溉、供水、發電、航運等功能,科學制訂規劃,積極發展水電,加強水能資源管理。我國的水電發展經歷了從“十五”的“積極開發水電”調整為“十一五”的“在保護生態基礎上有序開發水電”再到“十二五”的“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積極發展水電”的階段。我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在擺脫資金、技術等制約階段后,進入到生態制約階段。協調好河流開發和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成為新時期水利工程建設亟待解決的問題[2]。科學合理的水庫調度正是解決這一現實矛盾的有效措施。所以,優化水庫調度機制,不僅能最大限度的發揮綜合效益,而且對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生態文明,實現人與水的和諧發展也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為了適應新時期水利水電建設及整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形勢對水利水電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實際需要,作者結合多年教學經驗編寫了這本教材,詳細闡述了水利水電工程優化調度的理論、方法與應用。其中,本書所講的水庫調度特指根據工程規劃設計的要求,運用水庫的調蓄能力,在保證大壩安全的前提下,有計劃地對入庫的天然徑流進行蓄泄調節,以達到除水害興水利、綜合利用水資源、最大限度地滿足國民經濟各部門的需要[3]。水庫調度是水利水電工程經濟運行管理的核心內容,是確保水庫安全可靠運行、合理利用水資源、發揮水庫綜合效益的重要措施。
本書可以作為水利水電工程、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水務工程、水資源管理與保護等涉水專業本科生“水利水電工程優化調度”課程的參考教材。根據“水利水電工程優化調度”課程教學大綱的要求,本教材的主要教學目標是:通過系統的學習和研究,使學生熟練掌握水利水電工程優化調度的基本概念、理論、原理、內容和方法,使學生認識到科學高效的水利水電工程優化調度是解決水資源問題的有效途徑,為進一步學習水科學知識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初步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水利水電工程優化調度實際問題的能力。
為了加強此書的系統性和全面性,全書包含了“水利水電工程優化調度”的諸多內容。
本書由唐德善、唐彥、黃顯峰、史毅超等編著。另外參與編寫的有王桂智、張磊、汪旭鵬、尹筍、翟雨虹,史毅超、翟雨虹對全書進行梳理和修訂。
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參閱和引用了一些國內外文獻和資料,編者在此向有關人員致以衷心的感謝!對未能列出的其他參考文獻和資料的作者也一并致謝,并請諒解。
本書包括的內容豐富,對不同學校、不同專業、不同讀者有可供選擇的余地。尤其是水電站經濟運行部分的內容,可按實際需要選擇。
由于編者水平所限,對于書中疏漏和不足之處,歡迎讀者批評指正。
編著者
2016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