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2.3 塌岸研究中的GIS應用現狀

GIS技術的發展,為水庫塌岸預測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國外學者在對河流岸坡穩定性研究中較早地應用了GIS技術。Downward等(1994)基于GIS矢量分析方法,對岸坡在平面上的變化進行了展示;Kelley等(2000)在進行緬因州海岸的穩定性制圖中采用了GIS技術;Winterbottom等(2000)在河岸侵蝕概率分析中引入了GIS方法,使其能夠在地圖上直觀地進行表達;Zimmer等(2004)利用間隔13年的兩期不同的遙感影像獲取湖岸的變化狀況,以GIS矢量格式數據展示這一變化,并分析影響岸坡侵蝕的因素,預測未來的變化趨勢;Bhakal等(2005)通過衛星數據對過去30年間雅魯藏布江的河道變遷進行研究,并探討河道變遷和河岸侵蝕之間的關系;Buckingham等(2007)為了研究城市化進程對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市水文系統的影響狀況,通過24年間3個時段的影像,基于GIS空間分析,對河道變化與侵蝕進行評價;Stone等(2010)基于ArcGIS平臺開發了河道穩定性評價的工具,通過將野外調查獲得的參數(包括河岸坡度、河岸植被等)輸入系統,進行河道穩定性評價。

我國在地質災害的研究與評價中,較早地引入了GIS技術,比較有代表性的有:唐川等(1998)利用GIS的疊加分析功能編制了云南省地震誘發滑坡危險性預測圖;何政偉等(2004)構建了基于GIS的庫區塌岸空間信息管理系統;向喜瓊等(2000)提出了基于GIS的地質災害風險評價、管理的總體思路和具體步驟;殷坤龍等(2007)基于信息量模型將多個單因子圖層加權疊加進行滑坡危險性評價。

就目前而言,GIS在地質災害研究領域的應用已經十分普及,GIS在塌岸研究領域的應用也是如此,但大多是將GIS作為數據處理、結果展示的工具,其強大的空間分析功能沒有進一步開發出來,應用深度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源市| 花垣县| 清水县| 瓮安县| 天祝| 秦皇岛市| 中牟县| 商河县| 益阳市| 南溪县| 南江县| 灌南县| 静安区| 大连市| 绿春县| 湘阴县| 木兰县| 榆中县| 印江| 秭归县| 泗洪县| 弥渡县| 两当县| 西平县| 和田县| 青冈县| 新津县| 保德县| 临邑县| 商洛市| 泽普县| 密山市| 普宁市| 海淀区| 全椒县| 云浮市| 无为县| 繁峙县| 拜泉县| 榆社县| 呼图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