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IS支持下的水庫塌岸預測與風險評價
- 王小東 戴福初 孟令超
- 10字
- 2021-11-06 14:55:03
1.3 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
1.3.1 研究方法
本書以金沙江下游溪洛渡水電站庫區為研究區,采取從壩址區沿江向上游回水區終點進行野外調查的方法,獲取金沙江沿江600m蓄水位高程附近松散堆積體的分布狀況,通過室內試驗,獲取堆積體的物質組成、原位密度;然后采用地理信息系統空間分析方法,由點到面,通過模型構建和參數選取,對回水區典型岸坡進行穩定性評價;基于地理信息系統組件開發方式,開發獨立應用系統或獨立應用插件,進行水庫塌岸的范圍預測與穩定性評價,主要研究方法如下:
(1)野外調查與室內試驗。通過野外調查對研究區松散堆積體分布狀況有較深入的認識和了解,并對典型堆積體取樣開展室內土工試驗,獲取松散堆積物的粒度組成與原位密度,為單體塌岸模型構建、塌岸預測與穩定性分析提供基礎數據。
(2)影像解譯與GIS空間分析。通過對研究區0.5m×0.5m航空影像的解譯,獲取河流中心線、枯水位線、洪水位線、河漫灘等信息,結合2.5m×2.5m DEM,通過GIS空間分析和二次開發等方式進行數據挖掘,提取塌岸預測所需參數,并與野外實測或綜合計算的參數進行對比分析,為塌岸預測模型所需參數的獲取提供新的途徑。
(3)基于高分辨率DEM的極限平衡法的應用。在岸坡穩定性分析中,極限平衡分析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其應用的前提是首先構建二維或三維的地質模型,高分辨率DEM為地質模型的構建提供了方便,因此,將極限平衡方法與高分辨率DEM數據相結合,可在GIS平臺下應用。
(4)GIS組件開發方法的應用。地理信息系統桌面平臺如ESRI公司的ArcGIS Desktop平臺,以實現通用的GIS功能為主,但針對某一行業而言,則具有更多專業化應用的需求,GIS組件開發模式使這一需求得以實現,即在地理信息系統基本功能的基礎上,開發更具專業化和適用性的模塊,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通過GIS二次開發組件進行應用程序的開發,即脫離宿主平臺,在可視化開發平臺中,嵌入GIS組件,最終完成獨立應用系統的開發;二是開發專業應用程序插件,添加到現有宿主桌面平臺中進行應用,或將其應用于獨立應用開發程序中。插件開發適用于多個宿主程序,更加靈活,例如,將基于ArcGIS Engine(以下簡稱AE)組件開發的插件嵌入ArcGIS Desktop平臺后,能夠同時利用該軟件的其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