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組織與管理
- 聶俊琴 張強主編
- 716字
- 2021-11-06 14:46:47
任務2.3 小溶江水利樞紐工程施工導流方案
2.3.1 導流標準
2.3.1.1 導流建筑物的級別和導流標準
小溶江水庫正常蓄水位267m,水庫總庫容1.52億m3,根據SL 252—2000《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規定,屬Ⅱ等大(2)型工程,其主要建筑物級別定為2級,根據SL 303—2004《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組織設計規范》及強制性條文(水利工程部分)的規定,臨時性建筑物相應定為4級,因此,確定導流建筑物按4級建筑物設計。施工導流采用枯水期圍堰擋水、隧洞導流,洪水期壩體缺口與導流洞聯合泄洪的方案。根據工程具體條件,推薦導流方案的上、下游橫向圍堰采用土石圍堰,根據SL 303—2004《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組織設計規范》及強制性條文(水利工程部分)的規定,當圍堰為土石結構、級別為4級時,圍堰設計洪水標準為10~20年一遇。小溶江水利樞紐工程導流標準為枯水期10年一遇洪水。
2.3.1.2 導流時段選擇
小溶江流域為山區河流,洪水暴漲暴落,洪、枯水位變幅大,工程導流時段的選擇應在保證工期的前提下,盡可能選擇枯水期,以節省導流費用。工程選擇導流時段為11月至次年4月,相應10年一遇的洪峰流量為506m3/s。
2.3.2 導流方式
本工程壩址處為V形河谷,河床狹窄。采用左岸隧洞導流、河床一次斷流的導流方式。
導流程序為:2009年10~12月先提前進行兩岸壩肩開挖,利用原河床導流。2009年10月底填筑圍堰,利用導流洞導流,施工大壩、廠房基礎,2010年4月底兩岸非溢流壩段澆筑至206m高程,溢流壩段澆筑至200m高程,汛期可穿插進行灌漿施工。2010年5~7月主汛期間停工,利用導流洞與壩體預留缺口聯合度汛。2010年8月利用壩體擋水,繼續施工主體工程。2011年8月初下閘蓄水,利用環境放水管向下游供水,8月中旬進行導流洞封堵,9月拆除下游圍堰,2臺機組發電。
小溶江施工導流程序詳見表2.6。
表2.6 施工導流程序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