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省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成果報告(下冊)
- 山西省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編著
- 449字
- 2021-10-22 18:34:54
1.6 水土流失情況
山西省是全國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省份之一,土壤侵蝕以水力侵蝕為主,局部重力侵蝕和風力侵蝕較為嚴重。水土流失的大致分布:偏關縣向南到鄉寧縣的呂梁山區,丘陵起伏,溝壑縱橫,土質疏松,植被稀少,是山西省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地區。忻州市北部部分地區及朔州市、大同市大部分地區,地形平緩,土質疏松,植被稀少,氣候干燥,風蝕、水蝕交替發生且都很嚴重。太行山、呂梁山、中條山、太岳山、五臺山、恒山等山脈的山脊及兩麓地帶,山勢較高,氣候較寒,雨量較多,石厚土薄,植被較好,水土流失較輕,在特大暴雨情況下,易產生山洪和泥石流。汾河河谷兩側及省境南部黃河沿岸地區,地形呈臺階狀,耕地坡度緩,水土流失較輕。中部盆地,地形平緩,局部地面有一定坡度,水土流失程度輕微。
全省每年輸入黃河、海河的泥沙量達4.56億t,多年平均輸沙模數3000 t/km2。黃河流域年輸沙量為3.66億t,輸沙模數最嚴重地區高達2萬t/km2以上,流域內多沙粗沙區面積有1.5萬km2,占流域面積的15.5%,是黃河泥沙的主要來源區。海河流域輸沙量為0.9億t,輸沙模數最嚴重地區高達8000t/km2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