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生減壓涂色書:給詩經涂上顏色
- 林林主編
- 1516字
- 2021-10-08 16:31:45
序言

這本書會帶給孩子們福流體驗

林林
清華大學碩士
中國科學院博士
國家心理咨詢師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項目顧問
中國“家庭情商”倡導者
你知道有一種特別適合小學生的心理減壓治療方式叫涂色療法(coloring therapy)嗎?
很多人小時候都喜歡拿水彩筆在墻上畫畫、用粉筆在地上畫畫,仿佛只要拿起筆隨心涂畫,身邊的世界就會一點一點變得安靜。
為圖案上色的書,能用天馬行空的繪畫讓人開始一段“探索奇境”的神秘之旅。精神分析大師榮格在苦悶的時候也會用類似的方法減壓,他的方法是畫曼陀羅。
作為全國首批心理咨詢師,我在近二十年的咨詢工作中發現,涂色的減壓效果比在白紙上畫畫更好。為什么它有幫助我們緩解負面情緒的神奇效果呢?我想分四點給大家解密:
一、療愈心靈
我們會發現,有些感受無法用語言表達,但是它們卻可以通過圖畫表達出來。色彩可以帶給我們安全感,涂色能為我們找到情緒的出口和表達的空間。
二、得心應手
在涂色游戲中,我們用自己的手畫著內心的感受。涂色是一個靜下心來讓自己變得專注的過程。涂色畫面的線條是確定了的,能把我們的混亂感清除掉。當我們完成一幅涂色作品后,把它送給家人或者向朋友展示也是很有意義的。
三、使問題外化
我們可以將心里積壓了很久的情緒和自己理不清、想不明白的問題通過繪畫來進行宣泄或表達。涂色是一個創作過程,此時的我們沒有“私心雜念”,內心也變得簡單和純粹了。然后,我們的負面情緒就得到緩解啦!
四、福流體驗
“福流”(flow)是一種心理體驗,是我們全神貫注時會產生的一種忘我的感覺。我的老師——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彭凱平,把這種體驗稱為“澎湃的福流”,它能提升我們的幸福感。
值得一提的是,這套書秉承著“最具療愈效果的是傳統之美”的理念,在詩、詞、曲和神話中選取涂色的內容。對孩子來說,欣賞的前提是理解,理解不是死記硬背,是從心里接受并且明白。當他們拿起手中的畫筆,走進美好的傳統意境,體會到專注與放松,自然就會懂得這些。
如果在使用本書的過程中我們的孩子能保持專注,他就會被一種愉悅的力量所推動。雖然做這件事情有一定的難度,但如果我們的孩子能夠完成它,那么他就是能擁有福流體驗的幸福人。
2021年5月26日
情景相通,心靈澄凈——為什么讀詩經能減壓
我們在向受災地區捐贈物資時可以寫上“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它表達了愿意與受災群眾共同面對困境的心聲。寓意這么美好的詩選自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
《詩經》被人們看作“最美的詩集”。
因為《詩經》中的詩句很美,有些詩的寓意也很好,所以很多爸爸媽媽都把它當作“取名寶典”,希望將這份美好的寓意給予自己的孩子。北宋詞人周邦彥的名字來自《詩經·鄭風·羔裘》中的“彼其之子,邦之彥兮”;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的名字取自《詩經·商頌·那》中的“湯孫奏假,綏我思成”;我國首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的名字取自《詩經·小雅·鹿鳴》中的“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在這本書里,我們選取了一些同學們也能讀懂的詩歌,把創作者當年所看到的人、景、物都用畫面展現了出來。
“ 嚶其鳴矣,求其友聲。”這句是說鳥兒要遷徙到高高的樹上,還不忘叫上朋友一起去,小小的鳥兒也懂得“有福同享”呢!
“南有嘉魚,烝然罩罩。”河里戲水的魚兒是多么快樂。創作者自己在家招待客人,也是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你送木桃給我,我送一塊美玉給你,你對我好,我也對你好,這是多么質樸真摯的感情啊!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澗水清清流不停,南山深幽多清靜。山水之間有竹子搖曳生姿,茂密的松林也在那里。這幅寧靜美好的畫面,等著你拿起畫筆來描繪呢!
涂鴉,是一個給心靈減壓的過程,建議大家嘗試在安靜的環境中一筆一畫地來涂這本書,讓心靈得到片刻安寧,你會對詩意有更深的理解。
小波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