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開學(二)

“阻礙老師和家長聯系也能算是認識到錯誤了?你對孩子們管得太松啦,這樣可不行。你凡事都替他們著想,不給他們壓力,遲早還會再出事。”薛老師開啟了說教模式,“學業壓力大是犯錯的借口嗎?要說學業壓力,我們小時候難道不比他們現在大嗎?現在小升初都是就近分配,可我們那會兒是實打實地憑本事考出來的。要讀好學校就得考高分。”

“這不是時代不同了嗎?每一代人有每一代的生活方式。”

“時代雖不同,可賦予人們的職責和擔當是相同的。往大了說,是肩負起建設社會主義的使命;往小了說,是全面改善生活水平,共同致富奔小康……”

“噗嗤”,薛老師的話被一聲輕笑打斷了。

“薛老師,您這套說辭可真是夠……”

夠什么?夠老土。馬月芳心里這么想,但嘴上終究是沒把那兩字吐出來。面對著這位比自己年長十來歲,剪著一頭利落短發,戴著一副厚重眼鏡,衣著樸素,談吐保守,始終恪守人民教師準則的薛老師,她的內心深處是充滿敬畏的。

“我明白您的意思,可當今社會競爭壓力太大,且不說大人們面對的就業和生存競爭,單論小孩子,他們也要面對強大的學業負擔和升學競爭,心理壓力著實不小……”

薛老師不屑地回擊道:“現在這幫孩子的抗壓能力這么弱,心理素質這么差,是誰造成的呢?還不是家長自己嗎?從出生一刻起,大人們就是一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模樣,把孩子當溫室花朵一樣養著,風吹不著、雨打不著的,怎么可能不脆弱呢?你再看看我們小時候,哪有這樣的呢?人人都在提倡吃苦耐勞的精神品質。家長和老師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苦不苦,想想長征兩萬五;累不累,看看革命老前輩’。”一陣急風驟雨般地控訴后,薛老師換上一副語重心長的口吻,繼續著她的長篇大論,“你剛才也說了,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和職責,哪一輩人不是頂著壓力成長起來的?可若每一代人都跟溫室里的花朵這般,如何肩負起建設國家的大任來呢?我們國家又如何能強大富強起來呢?家長和老師們都應該明白,過度保護不利于孩子的成長。什么是成長?成長就是從孩童到成年期間經歷不同階段的困難,然后學會獨自應對和解決這些困難。這樣一步步走來的孩子,心智才能健康發育呀!不在狂風暴雨中磨練一番,堅強的心理防線又怎么能建立起來?因為擔心狂風暴雨就給予孩子無底線的庇護,可是家長能庇護孩子多久?十年五十年還是一百年?孩子總有一天要獨立面對這個世界的,到時候讓他怎么辦?沒有一點處世的能力,心理素質好得起來才怪!”

聽完薛老師的這番的論述,馬月芳不得不承認她的觀點是有道理的。不過,她也有屬于她的倔強,她決定再為高楊爭取一下。

“我從三年級開始成為高楊他們班的班主任,這兩年相處下來,我對自己班上這幫孩子的品行還是有信心的。我主要是擔心他們的心理狀況,就怕學習壓力一大,他們會出現厭學情緒。我覺得高楊最近諸多的怪異舉動或許也和這有關……”

“你這班主任當得就跟人親爹親媽似的,什么都要顧及,太累了。再說,你的這些心思,孩子們和他們的家長也未必領情。”薛老師繼續開啟洗腦模式,“按照我十多年的教學經驗,抓好孩子們的學習成績,保證他們在校期間不出事,就可以了。一個班上四十來名學生,再加上他們的家長,一位老師要面對的有百來人,怎么可能都做到面面俱到?”

“能做的就盡量去做。”馬月芳微微一笑說道。

“也就你脾氣好。”薛老師一副不置可否的表情,“你打算怎么處理高楊的事?”

“現在馬上就要上課了,我這一上午有三節課,實在是抽不出時間。等午休時,我試著給她父母打個電話,問問看這孩子到底是個什么情況?順便請他們到學校來一趟,商量一下怎么處理她賣化妝品的事。”

“這事宜早不宜遲,必須盡快處理,不能拖。”薛老師似乎是在給出最后的警告。

當日中午十二點半前后,馬月芳依據學生手冊上登記的學生信息,找到了高楊家的住址。此前,她多次給高楊的父母致電,不是手機關機就是處于無人接聽的狀態。萬般無奈之下,馬月芳懷揣一顆憂慮不安的心,踏上了尋找高楊之路。

高楊的父親名叫高明,原非本地人,是2000年前后帶著滿腔熱血準備在浦江市大展拳腳的“江漂一族”。最初的兩年時間,他一直在馬家宅附近的一家鄉辦工廠里打工。正是在那里,他結識了高楊的母親楊慧娟。兩人如同飄零的浮萍終于尋到依靠般迅速建立起了一段感情。無依無靠的兩人,在偌大的浦江市內過著有上頓沒下頓的日子。終日只能靠著不切實際的夢想果脯,卻不敢睜眼面對近在咫尺的現實。一年后,因楊慧娟的意外懷孕,兩人不得不為未來做打算。兩手空空,身無分文,究竟該如何是好呢?

由于楊慧娟老家的條件較高家要好些,楊慧娟便提出由自己父母出資,兩人在馬家宅的集貿市場內租個攤位,開家小商品零售店,做些買賣維持生計。這一提議遭到了高明的反對。他不是反對開店做生意,而是反對由楊家出資贊助他們。這樣一來,會使他成為別人口中“吃軟飯”的人。他的自尊心受不了這樣的羞辱。

“我們成天起早貪黑地打工,一個月的工資也就勉強交個房租。給別人打工是永遠沒有出路,你難道要指望靠打一輩子工來發家致富嗎?我們自己開店做生意,怎么說也算是老板呀!”

最終還是楊慧娟的這席話說動了高明,令其放下自尊接受了楊家的饋贈。

說來二人運氣不錯,他們開店最初的五六年間正趕上了普惠鎮大力提倡經濟振興,大搞經濟開發的時期,當地的個體工商戶得到了政策上的扶持,著實是賺得盆滿缽滿。高明和楊慧娟二人的資產也從集貿市場內的小攤位升級成了一間小商鋪。

此刻這間小商鋪就佇立在馬月芳的眼前,只是它的外觀略顯寒酸了些。

馬月芳四下打量著周遭的環境。這里一帶是連片的小商鋪區,緊鄰馬家宅最大的集貿市場。高楊家所屬的小商鋪就位列其中,處于一條交通干道上,在一排東西走向的商鋪群靠東邊盡頭的倒數第二間,與對面另一排商鋪呈對稱分布在馬路的兩側。小商鋪靠馬路一側的卷簾門緊閉著,門前還擺放著一張滿是灰塵似乎已被遺棄了的麻將桌,桌上橫七豎八地散落著十來張麻將牌。

馬月芳走上前去,一邊拍打著卷簾門一邊呼喊著“有人嗎”。然而回應她的,除了卷簾門發出的“哐哐”聲外,再無其他聲音。馬月芳轉而看向邊上的商鋪,似乎想找人打聽一下高家的情況。可是,她左看右看,兩邊的商鋪也都呈現出鐵將軍把門的架勢。她不得不沿著馬路向西一路走去,所見之處均是停業的商鋪,整條馬路顯得十分蕭條。終于,她發現有一家商鋪的卷簾門不是閉合的,走過去一打聽果然是整條馬路上為數不多的幾家尚在營業的店鋪之一。只是,令她失望的是,他們對于高家的情況一無所知。不過,店主告訴馬月芳,這條馬路上的絕大多數商鋪之所以關門大吉是因為不久的將來——快則一兩年,慢則三四年——他們即將面臨市政動遷。在普惠鎮新一輪的經濟振興計劃中,鎮政府對這片中心區域進行了重新規劃和布局,這里將會是開發調整的重點區域,未來的經濟前景一片大好。馬月芳對此不置可否,畢竟這不是她此行的目的,自然無法做到感同身受。

馬月芳帶著滿腔失望悻悻而回,心中的不安愈發濃重了。

高楊及其家人究竟去哪兒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州市| 晋中市| 曲阜市| 泗水县| 榆树市| 大庆市| 敖汉旗| 白朗县| 仙桃市| 余江县| 陆川县| 茌平县| 台北市| 湖北省| 离岛区| 铜梁县| 鹿泉市| 株洲市| 岚皋县| 饶河县| 麻城市| 祁连县| 嘉义市| 乌拉特中旗| 买车| 吉水县| 罗甸县| 牙克石市| 东源县| 虎林市| 乌海市| 兴山县| 常山县| 长岛县| 淮南市| 奈曼旗| 论坛| 肥乡县| 高平市| 大埔区| 峨眉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