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15)
- 杜豆豆的夏天
- 棠棣之夏
- 2060字
- 2022-04-04 23:06:27
屋子里跟上次來時看到的一樣。壁櫥、桌子、電腦和樓梯。一層布置的就是普通的門面店。估計這伙人就是“掛羊頭賣狗肉”,打著收舊貨裝裱字畫的幌子做壞事。杜豆豆心想。
“到樓上去看看。”她對嚴毅說。
嚴毅只在屋里打量了幾眼,一點沒有遲疑,跨上一邊的樓梯臺階,帶頭往樓上走去。
樓梯比較窄而陡,中間的轉彎處平臺角還放著一個古董似的大花瓶。這里有一個窗戶,卻是用不透明的不干膠貼住了。兩個人幾步走了上去。
跟樓下相比,樓上比較寬敞明亮。窗戶上掛著亞麻色的窗簾。迎面是一張很長的桌子。桌子上擺放著一個古色古香的梅瓶,插著一束假花,桌子后面有一排貨架。貨架上擺的都是一些瓷板或者卷軸掛畫,還有一些造型奇特的石頭,幾個大格子里有幾個顏色艷麗的花瓶。
“這里擺的肯定都是假貨。”杜豆豆一邊看一邊說。
“他們就是用這些東西瞞人耳目的。”嚴毅贊同,“如果這些東西真值錢,那個人也不會連門都不鎖。”
“我們看看這里有沒有什么有價值的東西。”杜豆豆自言自語的挨著看。
這間屋子除了這個貨架和長桌,就是對面靠墻的一個長沙發。墻上有個衣鉤,掛著一件長長的黑雨衣。真看不到什么有價值的東西。
“欸?這里面是什么?”嚴毅忽然問。他想拉開長桌邊上的一個抽屜,可是抽屜好像上了鎖,拉不開。
“這里面肯定有秘密。”杜豆豆也走過來。
抽屜確實鎖上了。嚴毅拽了幾下都沒有拽開。顯然里面放的是很重要的東西。兩人正著急,杜豆豆忽然看到桌上這個梅瓶口耷拉著一節黃色的線穗。她輕輕拉出來一看,不料線穗上竟然拴著一枚小小的鑰匙。
“是不是這個?”杜豆豆驚喜。
她忙把鑰匙插進鎖孔,“啪嗒”,鎖真的開了。
他們拉開抽屜。抽屜里面只有一本黑色的日記本。日記本里還夾著一張泛黃的紙片。杜豆豆拿起那張紙片,輕輕沿殘舊的折縫打開。
“呀!”她輕呼出聲。
這紙片竟然是一幅水墨山水畫。巍峨陡峭的山石,居高臨下的聳立在眼前,澗底潺湲的溪水和片片藤蘿的闊葉,還有若隱若現的山洞。
這就是上次她在一樓電腦上看到的那張圖片!也就是安老師的父親畫給蘇大民的藏寶圖!
“這是沐爺爺畫的那幅畫。”她對嚴毅說。
“那這個本子里寫的又是什么呢?”嚴毅邊問邊打開這個黑色的日記本。
“呵,這是一個記賬本呢!”他驚訝地瞪大了眼睛。
兩個人仔細一看,這里面記載是一些交易記錄。某年某月,在何處,與何人交易什么物品,多少錢等等。但這些物品并沒有標明什么東西,只是用數字和字母代替。但價格都不低。
“這個我們要把它帶走!”杜豆豆說,“交給舅舅………”
她話還沒說完,手腕上的電話手表突然振動了。馮子沅焦急地告訴她,有個人轉過街角,正朝這邊走過來了。
“你們快走,這個人就是那個刀疤臉。他已經過來了。”馮子沅焦急地低喊著。
兩個人大驚。嚴毅把日記本交給杜豆豆,反手把抽屜鎖上。把鑰匙重新插進梅瓶里。兩人轉身迅速跑下樓梯。
他們跑到門口輕輕拉開門,杜豆豆往外一探頭,就看到十幾米外遠,一個人正大步走了過來。
已經來不及了!她想。
安沐他們帶人進了山,進了白塔。
白塔安然屹立在山野之上,破舊腐敗的外形,絲毫不引人注意。安沐熟練的爬到三樓,當推開畫著三角的階石撞開機關露出密道洞口時,派出所剛過來的三個年輕民警都目瞪口呆。
“想不到我們身邊居然有個小說中才能看到的密道吧?”蘇晨陽笑著說。
他們從洞口魚貫而入。
沿著密道走到另一處機關路口,安全起見,洞口留了一個人守望。安沐欲言又止,蘇晨陽笑著說:“不用怕。他們帶著家伙來的。”
從洞口進入第二個密道,幾個人依次前行。手里的幾個礦燈照的洞里亮如白晝。地下溶洞在這種光束之下,那些石鐘乳和石柱還有石筍個個晶瑩剔透,閃著奪目的光芒。幾個民警嘖嘖稱奇。
安沐也再次領略了這不可多得的美景。不得不承認,他雖也去過全國各地好多個地下溶洞,但那多半是開發商開發出來的。里面的造型有太多人工布置的成分,遠不如這原始的景象渾然天成古樸拙雅。
幾個人在此處流連忘返了一會。人多膽壯,大家仔細的觀察了一下巖壁的洞穴。這里都是天然的小洞穴,狹窄矮小,并沒有什么值得搜尋的地方。往里走了幾步,燈光招搖下,倒是看見了一些平時在外面不多見的多足節肢動物,長著一身黑乎乎的長毛,扭動著長長的身子,迅速隱于石縫罅隙里去了。還有高舉著鏊爪的蝎子,和一個個銅錢大小的蜘蛛。看起來讓人作嘔并且毛骨悚然。
沿著河流溯游而上,寄宿于黑暗的蝙蝠們重新被明亮的燈光驚動,遮天蔽日的飛出洞穴。那細流匯聚的水潭里,大家看到竟然有細小透明的魚兒在水里面游動。這黑暗的洞穴里,隱匿了多少生物真的說不清楚。安沐就親眼看見一只巴掌大小的人臉蝠,被強光所打擾,兇狠的沖著他齜牙咧嘴。冷不丁看到它那張詭異的人臉,還真的會被嚇出一身冷汗。
幸虧都是成人,盡管有些緊張,也不至于退縮。大家繼續前行。等見到那些石頭砌成的鍋灶和簡單的石床后,蘇晨陽告訴安沐,那本縣志里就有彝人挖洞取硝的記載。西南山區的熬硝歷史可以追溯到七百多年以前,為中國的火藥制造及早期的化學工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條件。
安沐也知道黔西偏遠山區的奇聞軼事,比如“懸棺之謎”,“產蛋崖”“冷熱洞”等等。但真正領略到其中的神奇奧妙,還是從來到這里才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