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聽言又起了揍李小寶的心思,自己兒子早早地放棄了讀書,看看少爺這兩歲孩童尚且知道這么多道理,自己傻兒子要是好好讀書,現在也能懂不少。
當初,要是這孩子認真讀書,自己和他爹說什么也要供孩子上學,以后萬一中個秀才什么的,還能回來教書,收一收束脩,養家糊口,雖然秀才不是這么好中的,但好歹有個念想。
不過呢,自家孩子現在就跟著少爺,以后說不得能跟著少爺干一些他爹現在幫老爺做的那些個活計,至少也是個不錯的出路。
想到這里,王氏收起了心思,按照自己兒子剛剛說的方法處理起了那些個蝗蟲,拿出來一個平常不用的鍋,洗干凈之后接了一鍋水備用,然后又拿出一把備用的刀開始處理那些蝗蟲。
(此處省略500字,具體的說法就不說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百度,根據自己的腸胃適應能力嘗試,量力而行)
……
很快就到了最后一步,王氏往鍋里放了一勺(這也是備用的)鹽,王氏是個專業的廚娘,這個事情雖然是少爺提出來的,但少爺畢竟只是個兩歲的孩童,這種時候,不能拿整個李府上上下下的幾十口人的性命去冒險。
做完這一步之后,王氏將處理完的蝗蟲盛出來,放在了一個舊的碗里,這舊碗是之前淘汰下來的,然后又把鍋里剩下的幾只裝在小碗里(也是舊的),自己先吃了幾只,剩下的讓自己兒子試吃。
在王氏眼里,老爺和夫人對自己一家恩重如山,況且少爺才兩歲,雖說這是書里看來的法子,但書也是人編的,里面寫的東西也沒個準,于是,就由自己和兒子先試吃,這是最合適的。
李小寶還以為自己母親是準備給自己開小灶呢,出于對少爺的尊重,他還向母親推辭,表示應該讓少爺先吃才對。
王氏摸了摸李小寶的頭,感覺自己兒子長大了一些,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笑著說道:“傻小子,我是讓你替少爺先嘗嘗味道,萬一味道不好的話,就不要拿給少爺吃了。”
李小寶聽了之后,連連點頭稱是,還是自己母親想的周到,于是拿起筷子吃了起來,王氏也去邊上忙活自己的事情去了。
“娘,這個味道挺好的,少爺應該也會喜歡吃,我都從里面吃出來雞肉味道了,上次吃雞肉還是少爺拿給我吃的呢,那叫一個香!”
(那啥,我也沒吃過,也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味道,我也是查到的,說是有股炸雞的味道)
王氏笑道:“兒啊,你想吃雞肉了是吧,回頭娘做給你吃。”
“我是說真的,娘,不信你在吃一個試試,真的是有雞肉味。”
王氏之前急著在兒子之前吃下那些蝗蟲,一旦有個萬一,還能提醒兒子,所以壓根就沒嘗嘗什么味道,三兩下就咽下了肚。
聽到兒子這么說,又放下手里的活,張嘴吃下兒子用筷子夾過來的一只,細細咀嚼,還果真吃出來一股雞肉味。
也幸虧這個時間點廚房里其他人都不在,只有這娘倆,要不然還以為他們在背著主家老爺偷吃什么東西呢。
李小寶吃完碗里剩下的那些蝗蟲,便想著趕緊拿著新鮮出爐的那一碗去給少爺吃,結果卻被王氏給攔住了,以碗里的蝗蟲還燙為由,硬拉著自己兒子在廚房里給自己幫了大約半個時辰的忙,作為廚娘,王氏有一套自己的計時方法,平時用來按點做飯。(具體怎么計時的,我也沒法跟你們描述,因為我也不知道)
讓李小寶奇怪的是,娘親明明說之前太燙了,她怎么又把蝗蟲倒進過里過了一遍油呢?而且還裝在了一個新的碗里。
不過到最后,他也沒敢問,娘說啥是啥唄,別問,問就是從心。
端著那個碗,興沖沖地跑去少爺房間找少爺,此時的少爺正枕著一本書睡著覺,哈喇子從書上流到了桌子上。
李小寶走到少爺旁邊,輕輕地將李宣景給拍醒過來,正在夢里吃著大餐的李宣景被這么一折騰,渾身一激靈。
而后,拿起手,在臉上抹了一把,又用袖子擦了擦口水,一兩歲孩子活生生像一個油膩大叔,打著哈欠沖李小寶問到:“小寶,你回來了?做好了嗎?”
“少爺,做好了,我找我娘按您教的法子做的,您嘗嘗。”
后世吃過很多次蝗蟲的李宣景,此時看著眼前一碗純天然無污染的蝗蟲,不禁食欲大開,沒拿旁邊的筷子就準備上手,結果被李小寶給攔住了。
李小寶拿起一邊的筷子,示意自家少爺用筷子夾,還說:“這是剛出鍋的,少爺你還是用筷子吧,要不然燙著可不好。”
李宣景看著自己那雙小手,愣了愣神,才想起自己這具身體才兩歲,皮膚那叫一個嫩,比不得前世快三十歲了,皮糙肉厚,平時在家,經常徒手偷吃剛吃鍋的菜肴。
拿起一旁的筷子,仿佛化身為之前那只鴨子,一口一個,那叫一個嘎嘣脆,那叫一個香啊。
不過,他想起自己的目的,及時停住了自己的嘴,讓李小寶拿起桌上的碗,跟著自己,問了問院里的下人,得知自己爹去了前院,招呼著李小寶跟上來。
到了前院,發現父親正在會客,于是乎,李宣景轉身就走,打算等會兒再來。
而這一舉動被李德貴看在眼里,有心在來客面前炫一炫自己兒子,喊住了正要離開的李宣景,招呼到自己身邊,然后向友人介紹自己的兒子,又向兒子介紹友人。
“來,哥給你介紹介紹,這是我兒子;來,兒子,這是你周叔,你周叔經營著我們這縣城里最大的酒樓。”
“周叔好!”
“賢侄啊,周叔這次來的倉促,沒帶禮物,”一邊說著,一邊掏了掏兜,摸出一塊玉來,遞給李宣景,“來,拿著這個小玩意兒,下次周叔再給你帶好東西來。”
李宣景一看,這玉是眼前這位周叔隨身攜帶的,肯定是他的心愛之物,連忙擺手拒絕,但另外一邊的周由(取名小能手也就這水平了,捂臉表情)執意要把那塊玉塞給小李。
小李無奈,只能轉過頭看向老李,老李看著眼前這位朋友兼生意上的好伙伴一臉的誠懇,只能是沖著兒子點了點頭,示意兒子先收下來。
小李看到父親點頭,眼前這場景也是推辭不過,便收下了那塊無字牌的玉石。
這塊無字牌的玉石,是周由在幾年前從番邦商人手里買回來的,看到的時候就喜歡的不得了,買回來之后更是當做傳家寶一樣,這次也是看到李宣景心生歡喜,一激動就把這塊玉給送出去了,老李再拒絕一次,他也就順勢收回來了,誰能料想,老李點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