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化審計實務指南
- 程廣華
- 1156字
- 2021-09-27 18:25:24
推薦序一
數字化轉型勢不可當,將不斷推動公司價值鏈的再造、升級乃至重構。在數字化轉型和金融科技發展的推動下,商業銀行的業務結構、客戶行為、產品特點、交易渠道都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交易和交割時空分離、業務和數據前后臺分離,風險傳播也從線性向網絡化發展,審計線索日益淹沒在大數據海洋之中,審計人員難以追蹤其草蛇灰線,常有望而生畏、望洋興嘆的感覺。
面對豐富多彩的交易場景、各具特色的創新產品和不斷迭代的技術應用,作為內部治理架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內部審計部門也必須跟隨大勢,積極做好數字化轉型,深入推進數字化審計,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審計風險預警和價值增值的作用。
數字化時代呼喚數字化審計,也給審計帶來了黃金機遇。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時代的內部控制及內部審計離開了數字化將寸步難行。正如國家審計署前審計長李金華所說:“不懂計算機,我們將失去審計資格。”
那數字化審計又該如何做呢?《數字化審計實務指南》一書從多個維度提供了可借鑒之處。細細讀來,本書有以下幾個突出特點。
第一,接地氣。作者在書中不堆砌概念,不追求純粹的原理,而是從實務視角進行思考,瞄準非IT專業人士的痛點,剖析技術和工具的應用,讓讀者比較容易理解和掌握。
第二,成體系。作者從數字化審計的歷史沿革出發,結合內外部研究,不僅給出了數字化審計的定義,還提出了數字化審計六大核心支柱,指出了數字化審計實施路徑,將數字化審計知識點體系化。
第三,重實戰。作者在數字化審計道路上探索多年,全書上下隨處可見由實戰而來的案例或經驗,鮮活而具有操作性。
第四,有視野。作者并沒有止步于當前,而是一直保持著敏感性和創新性,發揮遷移學習能力,嘗試將成熟的數據分析技術與審計檢查相結合,不斷開拓數字化審計的新前沿,書中對模型風險、圖數據庫、智慧審計、區塊鏈應用等都進行了前沿探索。
我與作者共事多年,看著他始終堅持發揮其業務和技術相結合的優勢,埋頭在數字化審計道路上進行探索和開拓。他的成果,大大地推動了全公司審計條線的工作從手工操作到精準定位、從有限樣本到全量數據篩選、從單一視角到立體多維檢查的轉變。他也成為公司數字化審計的領軍人物,被評為“全國內部審計先進工作者”。《中國內部審計》期刊還以“領軍審計數據化 開拓審計新前沿”為題對作者進行了專題報道。“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作者還樂于分享,也擅長分享,他堅持“問題導向、應用至上、解決痛點”的理念,通過個人公眾號“數據化審計”(SmartAudit)持續展示數字化審計相關的思維框架、研究成果、工具應用和實戰案例,他認真的態度和專業的精神也吸引著廣大關注者。
萬物皆可數字化的時代,數字化審計已不再是深不可測的“技術黑箱”,而是每個審計人員都應該具備的工作技能,相信《數字化審計實務指南》一書將對廣大審計工作者大有裨益。
王微
交通銀行審計監督局副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