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虞美人】鄉思
粉墻黛瓦閑潭繞,古巷青燈照。
澗橋記共賞飛淙①,依舊北山煙雨潤空蒙。
當年壟笛迷沙渡②,流水③無尋處。
一鉤殘月送歸帆,獨唱離歌別曲付江嵐④。
〖注釋〗
①飛淙(cóng):飛泉。
②沙渡:白沙渡,位于浙江桐廬富春江畔的古渡口。
③流水:歲月流逝,當年的渡口,以及在渡口聽到壟上吹笛挽留的人,已無尋處。
④江嵐(lán):江上霧氣。
〖虞美人〗
詞牌名。“虞美人”成為詞牌名,有一段凄美的故事。西楚霸王項羽功成后把愛姬虞封為美人,當時內宮分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八等。相傳項羽兵敗垓下被圍,夜聞四面楚歌,哀大勢已去,在營帳中酌酒悲歌,為虞姬作《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詞蒼涼悲壯,情思繾綣悱惻,叱咤風云的一代梟雄,流露出了英雄末路、兒女情長的哀嘆。虞姬容顏傾城,才藝并重,舞姿美艷,此時愴然拔劍起舞,以歌和之:“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史稱《和垓下歌》,歌畢自刎而死。“霸王別姬”由此成為千古絕唱。劉邦禮葬了虞美人,后來,墓上長出了一種罕見的美艷花草,人們為了紀念虞姬,就把這種不知名的花草叫作“虞美人”。“虞美人”作為詞牌,最初出現在唐朝,就是為歌頌虞姬的。南唐李煜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有名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宮調〗
1.正格黃鐘宮,俗稱正宮。正宮惆悵雄壯。
2.變格夾鐘宮,俗稱中呂宮。中呂宮高下閃賺。
3.變格夾鐘羽,俗稱中呂調。中呂調昂揚酣暢。
4.變格林鐘羽,俗稱高平調。高平調條拗滉漾。
此調適用之題材較廣,有人生感慨、傷春懷舊、贈別、兒女之情等,但仍以抒情為主,以慷慨悲歌為基本特色。格調凄美激壯。
拙作宮調為正宮。
〖格律〗
1.繞、照,淙、濛,渡、處,帆、嵐:每一節換一韻,仄平仄平,共四韻。可以犯旁韻,不算犯韻。
2.依舊、獨唱:領格字。
3.黛瓦、古巷、記共、壟笛(前置當年)、流水、一鉤:虛詞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