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港股私有化平均用時134天
根據筆者不完全統計,2010年至2018年港股總計有48家公司私有化,這48家公司的平均總市值為198億港元,其中市值最高的公司萬達商業(03699.HK)達3690億港元,市值最低的中國資本(00170.HK)僅7億港元。
1.8.1 私有化用時與要約方持股比例
港股私有化大部分由上市公司大股東發起,僅有少數公司由外部投資者發起。在這48家私有化公司中,僅有百麗國際、永亨銀行、美即控股和創生控股4家公司由外部投資者發起并購導致私有化退市。這48家私有化公司要約方在要約前平均持股53%,若扣除4家第三方發起的私有化公司,44家私有化公司要約方平均持股64%,如表1-6所示。
表1-6 私有化要約方平均持股比例

續表

續表

續表

這48家公司私有化平均用時134天,其中用時最長的公司天大石油管材為300天,私有化用時最短的公司高銀地產僅42天。港股私有化用時超過200天的公司有興發鋁業、臺泥國際、新世界中國、天大石油管材、長城科技、美即控股、創生控股和小肥羊8家公司。若扣除這8家公司,其余40家港股私有化公司平均用時為114天。
1.8.2 私有化用時較長的兩大原因
私有化耗時較長的主要原因是涉及政府機構審批和備案,次要原因是采用自愿要約方式的公司多次延長要約時間,如表1-7所示。
表1-7 私有化要約用時原因分析

續表

相關上市公司私有化用時較長的原因如下。
(1)臺泥國際私有化延期主要因為其私有化方案復雜,投資者既可以選擇收錢,也可以選擇換股,且涉及相關部門的審核和備案。
(2)興發鋁業私有化延期主要因為涉及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國資委)等政府機關的批準程序。
(3)天大石油管材私有化主要則是因為私有化是由一家法國公司發起,同時涉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下稱發改委)、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下稱商務部)等政府機關批準程序。
(4)新世界中國采用自愿要約方式私有化,只要最終收購獨立股東90%股權即可,本次私有化時間較長主要是因為要約人多次延長要約期。
(5)長城科技私有化時間過長主要是因為涉及國資委、國家外匯管理局(下稱外管局)等政府機關批準,以及涉及換股吸收合并事宜。
(6)美即控股私有化時間過長主要是因為由法國的歐萊雅公司發起,涉及中國商務部的反壟斷調查,還涉及其他政府機關的審批備案程序。
(7)創生控股私有化由一家美國公司發起并購,且采用自愿要約方式,只要收夠獨立股東持有的90%股權即可,本次私有化因為涉及政府機關審批,所以時間較長。
(8)小肥羊的私有化由百勝集團發起并購,因為涉及外資并購中國的公司,所以涉及很多政府機關審批,因此時間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