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看孫策高歌猛進,絲毫沒有把自己放在眼里,決定和他干一架。
孫策:不服?不服我們就打一架。
雖然劉繇并沒有重用太史慈,但是這一天太史慈出去做偵查官,孫策恰好也出來了。這兩個人很快就在神亭碰上了,然后打了起來。當時孫策其實帶了十幾個人(后來的一些重要將領)但是孫策其實很賞識太史慈,就和他單挑咯。
當時據說兩個人打得也是天昏地暗,最后的結果是什么樣的?孫策拿了太史慈手上的短戟,而t太史慈把孫策頭上的帽子的毛給摘下來了,可以說不分勝負。
個人感覺,太史慈此舉也有可能是在向孫策表現,因為從此之后,孫策就看上了太史慈,也就一直想把他拉到麾下。
在這個時候雙方的兵都到了,也就沒有什么單挑的必要了,大家各回各家吧。
當然,劉繇并沒有什么好日子過,因為太史慈雖然猛,但是他不用,而他自己的才能又不足以抵抗來自孫策的威脅。孫策把他拿下之后頒布命令,凡是投降的一概不問。
你覺得有幾個人真正的擁護原來的那個蠢才?再加上孫家其實在東南這一塊還是有一些影響力的,在這個時候,很多的將士和著名的臣子就加入了孫策的隊伍,為后來東吳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這時候孫策又找到了江東二張,讓他們幫助自己料理這一塊的政務,袁術呢也算做了個人,沒有再派人來搶走孫策的地盤。
劉繇被趕出了自己的地盤,出去搶另一個人的地盤,這個人的名字叫做笮融,他呢是陶謙的部下。陶謙都死了,你還能活多久?不久之后笮融被打敗了,地盤也就自然被吞下去了。當然還有一些山賊如嚴白虎等,我們這里不再一一贅述,后面我們可能會看到他們。
南方已經鬧騰成這樣,那么北方在干什么呢?現在北方的主角還不是曹操,而是袁紹和公孫瓚。
袁紹呢,剛剛又失去了一些民心。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之前我們提到過,有一個叫做張邈的聯合呂布反對曹操。
在江湖出來混,有些賬是要還的。
張邈的弟弟張超現在就被曹操給圍住了。
張邈呢,就托一個朋友去和袁紹求救。當時袁紹和曹操的關系應該是非常好的,他的意思呢,就是讓袁紹說個情,曹操可能就把自己給放了。
但是這個朋友萬萬沒有想到,曹操那邊還沒說話,袁紹直接拒絕了他。如果是曹操拒絕了,對方可能還覺得沒什么,但是你袁紹拒絕了,這話就難說。臧洪。就自己帶著本部人馬去救朋友。
很不幸,你的人能有多少?張超不久之后被曹操圍攻而死,被誅滅三族。
這個朋友臧洪現在不是最恨曹操,而是最恨袁紹,他甚至斷絕了和袁紹的音訊往來。
那么袁紹就很來氣啊:你小子和我作對是不是?
對方的意思很清楚,我就是和你作對。
袁紹可不吃你這一套,直接帶著人就來喂圍攻。你說一個小小的將領怎么跟這么一個諸侯打,這簡直就是以卵擊石。最后的結果自然不需要說了。
但是袁紹這個人其實是很賞識他的。他現在心還沒有死,他試探性的問了一句,你覺得現在怎么樣?
袁紹的意思無非就是要對方認錯,要對方服軟。
但是男子漢大丈夫,怎么可能這么輕輕松松的就跪下來,對方拒絕,甚至諷刺了袁紹。
袁紹沒辦法呀,把他推出去砍了。
到這里可能袁紹的過錯還不是非常大。
有一個叫做陳容的自己冒了出來,為這個叛將辯解。
說他沒事找事也可以吧。
但是你并不是那個叛將,袁紹也不是什么寬宏大量的君主,袁紹一聲令下,把他也給殺了。這就出問題了:對方并沒有明確的反叛意向。對方也沒有任何的反叛行為。袁紹殺了這個人之后,就被很多人所鄙視。
氣量太過狹小。
那么他的對手公孫瓚現在發展態勢如何呢?
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