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個女孩子,身材嬌小,穿著T恤牛仔褲還有板鞋,打扮很年輕,說話聲音稍微有些尖銳,語速也偏快。
我沒有開口打招呼,只是給她遞了瓶水。
“我們是大學同學,只是不同系。”
女孩接過水并沒有打開,也許是不想摘下口罩,讓我看到長相。
其實我在有人進來的時候,我也是沒有摘下口罩的,怕別人看到我的樣子,以后在街上如果不小心遇到我了,會覺得尷尬,會忍不住想,呀,之前就是這個人,她就在這附近嗎?她有沒有把我的事說出去呢。
所以人其實是很矛盾的個體。
“我們是在社團里面認識的。他跟我同屆,我們都是同一批面試的。”
女孩和男孩面試的是學生會的部門,大學里很多人為了學分或者是獎學金,都會優先考慮學生會,可以加分。
“我們面試的那個部門人多,而且很嚴厲,我當時和他在第四輪的時候,分到了同一組。”
大學里面講求全面發展,所以不止筆試,面試,還有考察團隊合作的。
“我們當時是所有人被分成了四組,每組四人,和我們一起的還有另外一個男生和女生。”
四個人分組后就坐到了一起,等著上去抽簽,要選主題,這次面試內容是以小品或者情景劇的形式,表達自己抽到的主題。
“那時候,我們四人進行自我介紹,我才知道他的名字,才想起之前幾輪面試簽到的時候,有看到這個名字,很難寫的筆畫,那個發音也很容易出錯。”
“我們抽的主題是一我是90后。當時我們就展開了討論,其他兩人并不是很活躍,主要是我們在討論。”
然后,女孩和男孩都入選了,并且因為之前面試的時候分組就認識了,所以在所有新生入團里面是較為熟悉的。
“那時候,學生會有關的社團,開會特別頻繁,要求也很嚴,沒課的話都是不好請假的,而且那時候我們雖然不同學院,但是課表安排差不多,所以經常開會都能遇到。”
能夠經過多輪面試進入學生會的,能力都不低,而且都是比較有進取心的人,我能想到,這兩人應該是慢慢開始被對方吸引了。
“第一次在社團外面碰到,是國慶后回校的那天。”
那時候的高校都是大巴包車,新生很少有獨自搭乘其他交通工具的。
女孩家離學校比較遠,八個多小時的車程,下車的時候,女孩已經暈暈乎乎了,然后身邊還拉著個行李箱,手里提著兩個袋子,后面背著書包。
女孩正要打電話叫舍友來幫忙,就聽到有人在叫自己的名字。
是男孩,很明顯也是剛從家里回來,只是男孩只是背了個書包,手上一個電腦包。
“你這么多東西啊,我幫你吧。”
“不用了,你宿舍不同方向。”
學校是按照院系劃分的宿舍樓,所以兩人的宿舍在學校的兩邊,完全不同路。
“沒事,反正現在不晚,我等下慢慢走回去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