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 先富后教
周公旦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個兒子,和周武王是同母兄弟,康叔是周武王和周公旦的異母兄弟,周公旦的封地在魯國,康叔的封地在衛國,魯衛兩國可以說是“兄弟之邦”。兩國土地接壤,衛國又多君子,當時執政的衛靈公在位已三十八年,國內局勢比較穩定,子路的妻兄顏濁鄒又是衛靈公的近臣,因此,離開魯國的孔子把衛國作為自己周游的首選目標。
孔子一行進入衛國之后,學生冉有架著車子,孔子坐在車內,他們一面行進,一面欣賞沿途風光。原野上大大小小的村莊燃起的炊煙在晚風中飄散著,遠處狗吠的聲音親切悅耳,路上荷鋤而歸的農人,三三兩兩安閑地走著,孔子脫口說了句:“真是人口富庶啊!”
架車的冉有回頭問孔子:“如果一個地方的人口已經很多了,接下來應該做什么呢?”孔子朗然而答:“那就設法使他們先富裕起來。”冉有停了一下又問:“如果他們已經富裕了接下來該做什么?”孔子思索了一下說:“那就該教育他們了。”
冉有聽了后若有所得,駕著車輕快的向前行進。
58 居衛十月
孔子一行來到衛國的國都,經由子路妻兄引見,孔子很快見到了衛靈公。那時社會上一些“士”憑自己的本領游說各國,類似后來的客卿,收容者一方面以此得到一些謀士或治國之才,一方面借此表明自己重視人才,從而提高自己在諸侯國間的聲望。孔子在當時已名聞天下,衛靈公自然樂意收留孔子一行。衛靈公雖收留了孔子,但并不給孔子安排具體職務,只是按照孔子在魯國當司寇時的俸祿標準付給他年薪六萬斗小米,把他作為公養之士。
幾個月之后,衛國的大夫公孫戍在匡城武裝暴亂,這次暴亂雖很快被平息了,公孫戍也被驅逐到了他的封地蒲鄉、但暴亂動搖了靈公的統治。在衛國政局動蕩期間,孔子無職,無功而受厚祿,自然遭到一些人的疑忌。有人對衛靈公說:“孔子一行這么多人,到我們衛國來到底想干什么?這誰也猜不透,如果他們起了歹心,這些不同尋常的人如果行動起來到時恐怕難以收拾。”
靈公覺得這話也有道理,防人之心不可無,于是就派一個叫公孫余假的人對孔子的出入進行監視,孔子得不到信任,自己要推行的政治主張更是無法實施,如今還見疑于靈公,行動受到監視,無奈之下孔子只好先離開衛國的都城。
59 彈琴解圍
公元前497年,在衛國都城停留了七個月的孔子,領著一幫弟子離開衛國。孔子一行走到了匡地,遇上了麻煩事。
當年陽虎為了擴充勢力,曾帶兵騷擾過這里,匡人對此懷恨在心。正巧孔子的長得和陽虎相像,加上為他趕車的學生顏刻,邊走邊用馬鞭指畫著對孔子說:“當年,我跟隨陽虎就是從這個缺口打進去的。”匡人聽到了這句話,以為陽虎一伙又來匡地騷擾,于是,他們很快集結人馬,把孔子一行圍困在匡地。
匡人把孔子師徒一直圍了五天,弄得孔子狼狽不堪,檢點人數,發現丟了自己最心愛的弟子顏回。孔子十分著急,等顏回找到孔子,孔子就說:“你可回來了,幾天不見,我以為你已經死了。”顏回說:“有老師在,我顏回哪敢輕易就死掉呢?”
在匡人加緊包圍的形勢下,孔子的弟子一個個都很害怕,于是,孔子對大家說:“自從文王死了以后,世間的優秀文化遺產不是都被我繼承了嗎?上天要是想消滅這些文化,那就不會再叫我掌握這些文化了,上天要是不消滅這些文化,匡人又能把我們怎么樣?”
孔子一行在匡地被圍幾日,不得進退,急性子的子路十分惱火,抓起長戟要去和匡人拼殺。孔子揮手制止子路說:“我們身體力行仁義,怎么能像世俗的平常人一樣動不動就動刀動槍,詩書不講,禮樂不修,這是我孔丘的過錯。崇尚先王禮法,怎么能算是我的罪責呢?我們并無什么過錯卻被圍困在這里,就當這是天命吧!”
孔子說完就坐下彈琴,命子路伴舞,平和的琴聲傳遍了空曠的荒野,三支曲子還沒彈完,匡人知道了這伙人并不是陽虎,就解甲散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