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了不起的中國軍事·軍事家都有大智慧
- 胡靜
- 1074字
- 2021-09-16 12:36:04
三、垓下決戰(zhàn)
公元前203年,韓信率軍平定齊國。“常勝將軍”韓信此時已經(jīng)具備了三分天下的實力,有人勸他自立為王與劉邦、項羽抗衡,然而韓信說:“我跟著項羽的時候,不過是做個小小的執(zhí)戟郎中,我獻(xiàn)上的計策也未被采納。而漢王賞識我,讓我執(zhí)掌兵權(quán)做了大將軍,并給我優(yōu)厚的待遇,他如此信任我,我怎么能背叛他?”韓信拒絕了他人的游說,繼續(xù)幫助劉邦對抗項羽。
公元前202年,垓下之戰(zhàn)爆發(fā),韓信與項羽—兩位歷史上鼎鼎大名的軍事家,在垓下進(jìn)行了最后的對決。韓信作為先鋒帶領(lǐng)三十萬大軍正面迎擊楚軍。初戰(zhàn),韓信佯裝失敗撤退,引誘項羽追擊。韓信早已安排好的部隊開始攻擊楚軍兩翼,項羽不得不應(yīng)付兩側(cè)漢軍的進(jìn)攻,此時韓信領(lǐng)兵返回,將楚軍包圍。漢軍與楚軍激戰(zhàn)一日,楚軍大敗。為了徹底瓦解對方的意志,韓信讓士兵們唱起楚地的民歌,楚軍聽到之后,以為漢軍已經(jīng)得到楚地,士氣崩潰。項羽率軍突圍至烏江,面對僅剩的楚軍殘兵,自覺無顏面對江東父老,自刎而死。楚漢之爭以楚的失敗告終,漢朝由此拉開了序幕。
韓信的軍事成就令贏得天下的漢高祖劉邦也十分嘆服。有一次,劉邦與韓信討論軍事,劉邦開玩笑似的問:“你看我能帶多少兵啊?”韓信老老實實回答:“您最多能帶十萬兵。”劉邦反問道:“那么你能帶多少兵?”韓信回答:“我?guī)П蕉嘣胶谩!眲钜宦牪桓吲d了:“你這么厲害,怎么還受我的管制啊?”韓信回答說:“我是帶兵的,您是統(tǒng)率將領(lǐng)的,所以您不用帶兵,管好我就行了。”漢朝開國的慶功宴上,劉邦感慨道:“論起帶兵打仗,我真是不如韓信啊。”
可是,漢朝立國之后,韓信卻成了漢高祖劉邦忌憚的對象。在劉邦看來,韓信的軍事才能卓越,又是坐擁一方的王,實力雄厚,萬一造反怎么辦?所以劉邦找借口剝奪了韓信的王爵,將他貶為淮陰侯。后來韓信的部將陳豨造反,韓信牽涉其中,還被人告發(fā)到皇后呂雉那里。呂后與蕭何設(shè)計召韓信入宮赴宴,將韓信騙到長樂宮鐘室后殺害。一代名將,就這樣悲情身亡。
韓信之死到底冤枉不冤枉?《史記》等漢代史料里,記錄了韓信參與叛亂的證據(jù)。但是《資治通鑒》的編纂者司馬光,寫到韓信時卻一聲嘆息:“漢朝的天下基本是韓信打下來的,如果他真的要背叛漢朝,楚漢戰(zhàn)爭時就反了,何必等到漢朝開國后呢?”可以說,韓信的結(jié)局,是古代皇權(quán)專制造成的悲劇。
知識鏈接 韓信的遺產(chǎn)

在被劉邦軟禁后,韓信做的一件大事是與張良一起整理歷代留存下來的兵書,一共整理了一百八十二位名家的作品。如果不是韓信、張良及時整理,也許漢朝以前的許多軍事智慧就會湮沒于歷史中。戎馬一生的韓信,晚年奮筆疾書,建立了另一番功業(yè)。此外,韓信著有《韓信兵法》三篇,可惜沒有流傳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