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7章 哀公問政言選臣

魯哀公很看重孔子的政治才略,想重用孔子,但仍有保守勢力站出來阻撓。孔子返魯時已經六十八歲,到了這個歲數,從政的意愿也不如年輕時那樣強烈了,不參政反而有更多時間來治學、教學。

哀公便以國師的地位尊待孔子,經常找孔子詢問國家治理問題。

這天,魯哀公問孔子:“為政最重要的事是什么呢?”孔子回答說:“為政最重要的是選任好的臣子。”

魯哀公請孔子再說詳細點。孔子說:“自古以來,國家因用賢人而興盛,因用奸佞而衰亡之事舉不勝舉。舜有五位賢臣,天下大治。周武王有九個能臣,從而開創姬氏天下。”

魯哀公再問:“那么怎樣選取能臣呢?”

孔子回答說:“不要選取要強好勝的人,不要選取鉗制別人的人,不要選取能說會道的人。要強好勝的人,往往貪得無厭;鉗制別人的人,往往會犯上作亂;能說會道的人,往往會弄虛作假。一張弓首先要調好,然后才求其強勁;一匹馬首先要馴服,然后才求其成為良馬;人才首先要忠誠老實,然后才求其聰明能干。”

“一個人如果不忠誠老實卻又非常聰明能干,很可能就是豺狼啊,接近他是非常危險的。坊間傳說:‘齊桓公任用逆賊,晉文公任用強盜。’所以英明的君主根據利害得失來選人而不憑感情用事,昏庸的君主憑感情來選人而不根據利害得失。對利害得失的考量超過了感情用事就會強盛,感情用事超過了對利害得失的考量就會滅亡。”

魯哀公又問:“怎樣才能使臣民服從政令呢?”

孔子回答說:“選用正直的人,把他們置于邪惡的人之上,人民就會服氣;選用邪惡的人,把他們置于正直的人之上,人民就不服。”

孔子怕哀公聽不明白,就直接站在他的角度作比喻,他說:“國君執掌著國家的權柄,站在人民之上,要隨時有危機感,《易經》上說:‘腳踩在虎尾上’,《詩》說:‘如履薄冰’。用不好的政策治理國家,有如以腐敗了的繩索駕馭奔馬,不是很危險嗎?”

哀公聽了一再拜謝孔子,說,我雖不聰明,但會照您這些話考慮問題的。從此,哀公對孔子更加信任。

過了幾天,魯哀公找到孔子,說:“請你推薦一名學生到單父當邑宰吧。”

孔子問,您想要什么樣的人才呢?哀公說,要能干的就可以。孔子就推薦了自己的學生巫馬期。

巫馬期到單父上任后,每天天沒亮,星星還沒消失就出去了,一直忙到夜里繁星密布,才疲憊不堪地返回公堂。巫馬期大小事情無不親自處理,為了工作,吃不香,睡不好,好不容易才將單父治理好。但是好景不長,巫馬期因操勞過度病倒了,無法再主持單父的工作。

魯哀公讓孔子再推薦一個人選。孔子就推薦了另一個學生宓子賤。

宓子賤來單父上任前,先拜訪了孔子,孔子告訴他:“不要因別人的意見與已相反而拒絕,隨便拒絕就要出現蔽聞塞聽,也不要輕率許人,輕率許了又做不到就容易喪失操守。”

宓子賤上任后,大家只見他整天鳴琴唱和,悠閑自得,沒怎么見他走出過公堂。然而在他的治理之下,單父這地方生活富足,人心安定,似乎比以前更繁榮了。

孔子問宓子賤:“你治理單父,百姓都高興,你是怎樣做的?”

宓子賤說:“我以對待父親之禮善待老人,以對待子女的心腸對待單父的孩子,撫恤孤寡,哀悼喪紀......我當父親看待的有三個人,當兄弟看待的有五個人,當朋友看待的有十一人,有五個比我賢能的人,我尊他們為師。”

孔子高興地說:“堯舜治理天下,努力尋求賢能輔佐......可惜你治理的是個小城啊。”

后來宓子賤去看望在養病的巫馬期。巫馬期不解地問,你整天輕松悠閑,還把工作做得這么好,用的什么辦法?有什么秘訣嗎?

宓子賤說:“你工作是用力,我是用賢,用賢者易,用力者勞,易則久,勞則傷”。百姓稱宓子賤治單父是“鳴琴而治”。

宓子賤有一次來看望孔子時,孔子問他:“你做了官,有什么得失?”

宓子賤說:“沒有失去什么,得到了三種東西,以前學過的現在能實行了,學問更加長進了;薪奉雖不多,亦可照顧親友,親友間更密切了;公事雖多,但也能擠時間走親看友,吊喪看病,朋友之情更深了。”

孔子贊嘆說:“真是君子啊!”宓子賤的“得失三味”被后世傳為經典,不失為從政關系學之實用內容。

這天,魯哀公又請孔子聊天,魯哀公突然問孔子這么一個問題:“我出生在深邃的后宮之中,在婦人的哺育下長大,我從來不知道什么是悲哀,什么是憂愁,什么是勞苦,什么是恐懼,也不知道什么是危險。”

孔子說:“您所問的,是圣明的君主才能明白的問題。我孔丘,是個小人啊,哪能知道這些?”

哀公說:“除了您,我沒有地方可問啊。”

那我就嘗試解釋一下吧,孔子說:您走進宗廟的大門向右,從東邊的臺階登堂,抬頭看見椽子屋梁,低頭看見靈位,那些器物還在,但那祖先已經沒了,您從這些方面來想想悲哀,那么悲哀之情哪會不到來呢?

您黎明起來就梳頭戴帽,天亮時就上朝聽政,如果一件事情處理不當,就會成為禍亂的發端,您從這些方面來想想憂愁,那么憂愁之情哪會不到來呢?

你天亮時就上朝處理政事,太陽偏西時退朝,而各國逃亡而來的諸侯的子孫,一定有等在朝堂的遠處來求您幫助的,您從這些方面來想想勞苦,那么勞苦的感覺哪會不到來呢?

您走出魯國國都的四方城門,去瞭望魯國的四郊,那些亡國的廢墟中一定有幾處茅屋,您從這些方面來想想恐懼,那么恐懼之情哪會不到來呢?

而且我聽說過這樣的話:‘君主好比船,百姓好比水。水能載船,水能翻船。’您從這個方面來想想危險,那么危險的感覺哪會不到來呢?”

哀公凄然,突然間各種感覺都有了。孔子臉上露出微笑。

在魯國掌握實權的季康子也經常向孔子諮詢政治上的問題。有一次,他問孔子和魯哀公所問幾乎同樣的一個問題:“為政怎樣選人呢?”看來選人是當政者最重要的問題啊。

孔子說:“舉用正直的人來矯治邪曲的人,這樣就能使邪曲的人也變為正直的了。”

孔子和季康子討論各國的政治時,有一次說到衛靈公好色無道,而衛國卻沒有滅亡這一問題。孔子評論說,盡管衛靈公本人無道,但他還算是善于用人,關心臣下,當時衛國有一批賢能之士分別掌管著外交、內政、軍事等重要事務,所以使衛國不至于敗亡。

當孔子越深地了解到魯國的政事,就越多地為當政者的不仁不義而厭棄,為國家的羸弱而痛惜,為自己主張的大道不行而遺憾,孔子慨嘆“莫我知乎”,沒有人了解我啊!我沒有以身行道的希望了。

有一次,他在川流旁邊,看見水流很快,無法阻止,于是聯想到時間流逝和自己的老邁,很感慨地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時間就像流水一般啊,日夜不停地流淌。又說:“我已經很久沒有夢見周公了!”說明孔子不再抱出仕的期望,亦說明孔子當初從政時目標之遠大。

陳恒是齊簡公的上卿大夫,其祖先陳完原是陳國貴族,因貴族間內爭,害怕禍及自身,便于齊桓公十四年逃奔齊國,到陳恒時己是第八代了。

陳恒治齊,善于收攬人心,他在朝堂上為群臣向君主請求爵祿,在下面則以大斗放貸小斗收貸施惠于百姓,以致齊人中有這樣的民歌:“嫗乎采芑,歸乎田成子。”就是連采芑菜的老嫗,都說陳恒的好話。

齊簡公很平庸,無所作為。陳恒終于要發動政變,簡公卻與婦人飲于檀臺。內亂已經爆發后,倉皇逃往舒州地方去,被陳恒部隊追上,簡公遂被殺。

陳恒立簡公的弟弟驁為齊平公,陳恒為相。孔子的弟子宰予死在這次叛亂中。這件事引起了孔子的極大憤慨。

孔子分析了形勢,認為陳恒弒君,齊國國內有一半的民眾不會擁護他,如果魯國出兵討伐,加上這一半對陳恒不滿的民眾,就可以擊敗陳恒,改變魯國長期受齊國欺凌的形勢,同時有可能使魯國走上強國之路,這是難得的國際機遇!

孔子雖然告老不出仕,但終究按捺不住,沐浴齋戒后專程去朝見魯哀公,說:“齊國的陳恒把齊君殺了,請出兵討伐他。”但哀公不能決定是否出兵,要孔子去征求當時主持朝政的季孫、叔孫、孟孫三家意見。

孔子退了出來后,心有不悅,自言自語道:“因為我曾做過大夫,遇到這樣生死存亡的事,不敢不來報告。國君卻說,你去告訴三子。”這不明顯是不想作為而踢皮球嗎?這就是有抱負之人與無抱負之人的區別!

孔子認為自己曾經做過大夫,向國君報告此事是自己的責任。哀公卻對此事漠然待之。

出于對國家前途的強烈責任,無奈之下,孔子只得又去告訴了三家,結果三家不答允出兵討伐。孔子十分沮喪,一面退出,一面又自言自語地說:“因為我曾經做過大夫,所以不敢不告啊。”

對于借齊國陳恒之亂出兵齊國的事,魯哀公讓孔子找三桓,三桓也沒有積極性,事情不了了之,機會就這樣失去了。魯國的執政者,終不能改變魯國國勢日衰,日后被強國所滅的命運。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神农架林区| 金溪县| 广昌县| 安丘市| 连州市| 梓潼县| 稷山县| 吉木乃县| 威宁| 巴楚县| 开远市| 连平县| 衡山县| 平罗县| 黑水县| 昆山市| 古浪县| 上栗县| 永昌县| 安仁县| 南投市| 镇平县| 金湖县| 合川市| 金坛市| 毕节市| 揭阳市| 巴东县| 扶风县| 法库县| 乐业县| 乌什县| 林西县| 韶山市| 小金县| 凤山县| 嘉鱼县| 砚山县| 额敏县| 遵化市| 前郭尔|